第八百三十八章 回归(二)

会议继续进行,而人们争议的话题是,究竟要不要烧荒。

人们对于伐木的工作早已经不厌其烦,尤其是在玉米和番薯的种植技术渐渐被发掘和总结出来之后,树皮粉再也不是一种必须品。

虽然酿酒技术的发展和张四海所发明的自动处理树皮的装置让树皮粉再一次具有了相当的经济价值,但在缺乏运输手段的当下,随着运距的不断增加,愿意再去处理树皮的人也越来越少。

另一方面,随着联盟的全面收缩和几个殖民点扩建改建工作的完成,木材的使用量也极大地下降,事实上,当前联盟对于林木最大的用途更多的是进行简单的处理后送去窑里烧成炭,提供人们的日常所需和作为工业的燃料和还原剂。

大量的木头被砍倒之后就这样堆在原地,承受着风吹雨淋,慢慢地等待着腐烂。

当越来越多的人对日复一日地伐木工作感到不满,“干脆放把火把它们全烧光”这样的呼声自然就变得越来越大了。

事实上,烧荒的建议从张晓舟担任主席的时代就一直都有人提出,但出于对安全、环保和开发利用的考虑,一直都没有得到联盟智囊团的赞同。

烧当然没有任何问题,当高浓度酒精被大批量地作为武器、医疗用品和可能的燃料被生产出来,点燃森林就不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尤其是在干旱季的后期,那时候丛林中那些大大小小的积水坑几乎都干涸,沼泽的面积也开始减小,灌木、蕨类和苔藓变得干枯,就连大多数的乔木都变得干燥缺乏水分,在这种情况下,只要有风,点燃丛林绝不是问题。

但点燃了之后怎么办?

在这样的丛林中放火烧荒,人们唯一可以控制的就只有在什么地方点火,火一旦真的被点燃,唯一说了算的就只有风。火烧多大,烧多久,烧多快,完全不由人们的意志来决定。

即使是在现代,森林大火都是极难扑灭的严重灾害,联盟中年纪稍稍大一点的人都对北方曾经发生过的那场森林大火记忆深刻,而年轻的则记得刚刚发生不久的美国和加拿大的森林火灾,绵延数百公里,持续烧几个月的大火。

水火无情,大火一旦点燃,任何事情都有可能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