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镜晓亲自赶到南昌附近,要领兵与城内的吴苍雷、陈瑜会合,他的命令一出,当即有人劝道:“师长……你何必亲身涉险?”
柳镜晓斩钉截铁地说道:“我联军一兵一卒都不可轻易放弃,何况城内尚有我近万将士!”
丁宁更是自告奋勇,作了柳镜晓的先锋官,这次增援的部队计有一师半人,多数是刚抵达战场的精锐部队,柳镜晓预定带到江西的四个多师,除去城内的一师多人,大抵都在这只援军之中。
还有人劝道:“柳帅,若是起了什么巨变,延误了处置如何是好?”
柳镜晓笑道:“俊卿在济南,自会处置!”
借着太阳初起,部队沿着铁路线展开,原本坐着的部队纷纷站了起来,一面又一面的团旗在阳光下飞扬,士兵们纷纷进行最后的列队,在前最方的是柳军最值得信赖的炮兵部队,为了追求杀伤力,他们甚至还排在步兵之前,步兵中伴随着军官的命令,士兵们就在熟悉地上着刺刀,只见前排闪耀着寒冷的刀光,而负责侦察的骑兵已经预先展开。
丁宁为柳镜晓证明了她不仅仅是优秀的骑兵军官,在大规模战斗组织上,她同样是非常优秀。
不多时,五个步兵团的步兵,一个炮兵团和若干队属炮兵营、连,再加上一个骑兵团向南军发起了攻击。
柳军展开了整齐的队列,鼓手擂起密集的鼓点声,军旗在风中飘扬,士兵们肩后步枪枪管的刺刀闪耀着寒茫,士兵们沉默不语,他们明白前面等待着他们是什么。
他们的队形无懈可击,防守的南军以一阵密集的炮击揭开战斗的序幕,只是在先前的炮战之中,柳军的炮手占据了很大优势,这阵炮击虽然造成了相当大的伤亡,但北军的队形仍是无懈可击。
炮弹在他们头顶爆炸,四飞的弹片时不时在人群造成相当的伤亡,只是柳军仍然在默默忍受伤亡,他们不能停下来,这样会延长暴露在敌人火力下的时间,他们也不能前进得过快,这样会打乱部队编制和过早消耗体力,因而无法组织有效的冲锋。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保持前进的节奏是至关重要的,只有最富有战斗力的部队才能展开如此坚强的攻击,音乐和鼓声都是控制节奏的方法,但更重要的是长期训练出来的纪律。
现在柳军士兵们就是以强烈的斗志和长期征战中形成的严格的纪律忍受着这一切,既然他们即无法控制自己的安全,也没法还手,于是他们强行让自己忘却向自己飞来的弹雨,他们将头上的帽子的帽沿拉下来到眉毛处,身子略微向前倾,就象是在迎着风雨行走一样。
柳军的行进速度并没有慢下来,南军官兵承认,他们炮击似乎没有任何成效,给人一种“投石入海”的感觉,中弹处裂开的口子几乎是立刻被重新填满,每当某个军旗的旗手被打倒,立刻他身边的人会捡起旗帜,继续挥舞着带领同伴们前进!
而南军遭受的比北军要强烈得多,虽然他们付出的代价比南军要小,但是无法承受得住这种打击,但柳军进入射程之前,已经有多名南军军官率部逃跑了。
强大的柳军在敌前依赖特有的纪律,完美地完成了纵队变横队的转换,接着伴随军官们的命令,士兵们整齐地将肩头上的步枪取下平端,枪口上的刺刀指向前方,同一瞬间,他们几乎同时一声怒吼:“杀!”
参战的南军属于杂牌部队,只有少数部队装备了米尼式步枪,因此在一个齐射之后,柳军虽然有大批士兵倒下,却从容发挥了他们射击上的绝对优势,七千枝步枪几乎同时怒吼,成排成排的南军倒下,接着柳军又是一声怒吼:“杀!”
战斗直接进入了肉搏战,柳军直接杀入了南军的炮兵阵地,炮手被迫抛弃了他们的炮兵阵地向后逃去,双方展开短促的肉搏战,丁宁所统领的柳军是柳镜晓的最嫡系部队十七师和第二师,战斗力极强,南军抵敌不住,连战连退。
丁宁的组织能力极强,南军用于狙援的兵力约有一万五千人,而她手头的兵力达到了三万多人,除了利用铁路展开攻势之外,还展开了两侧包抄,有两个团的南军被她成功合围,全军尽没,在丁宁的指挥之下,柳接连突破南军的六道防线。
只是柳军的伤亡也很掺重,柳镜晓出发前曾对丁宁说过:“我要部队冲到南昌城下,或者你给我三千人的伤亡!”
现在他两者都得到了,南军的伤亡数字倒只有两千人出头,但是这不包括那四千多名南军俘虏在内,事实上负责狙援的南军部队基本被打散,许多新兵干脆撒开大腿跑了,柳镜晓不得有感而发:“我手头最能打,难道还是丁宁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