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荣一边披甲,一边说道:“我看到了,全军集结。”
船头响起了集结的号角声,几个传令兵站在船桅上摆动着旗帜,意思是集结兵力。
宋人的一艘海船能装多少人呢?
有史料记载,大规模的海船,可以撑在三百到五百人。
这个承载量,和17世纪的欧洲远洋战舰盖伦船的承载量相当了。
并且,还采用了眠桅和卸桅技术,必要的时候,可以将桅杆卸下或者放倒。
河船也有这种技术,这种情况在《清明上河图》里就有记载。
不过宋代还没有出现远洋征战的战舰,宋船更多的是为商业服务。
船运技术能发展到这一步,也充分说明了大宋商业氛围之浓厚。
据说宋代还有一些更大的船,在江河之中,人们常年生活其上,专门以捕鱼、运输商品为生,相当于一个小村子。
只不过,这种类型的河船在宋代以后就消失了,毕竟内地的商业氛围进入明代后已经没落。
倒是海船进一步造得更大,便有了郑和下西洋那样的超级大船。
此时,张荣所率部众的船,每一艘上有三百人,一共12艘,共3600人。
金军前锋由古里甲率领。
在金军呐喊助威完后,天地间仿佛又恢复了宁静。
海风阵阵,海浪不停拍打着岸边礁石。
一支人数约莫两千人的金军快速在海岸线边上列阵,形成防御。
不多时,古里甲的攻城队开始往都里城东城门推进。
当进入宋军弩箭射程后,城头瞬间冲出密集的箭雨,噼里啪啦地朝金军落去,射击在盾牌和甲胄上,发出“咚咚咚”的声音。
一些人中箭倒地惨叫,大部队依然高举着盾牌,继续朝城楼移动。
冲在最前面的则是一辆巨大的“牛车”,身体最强壮的那批金军躲在“牛车”后面,用力推动着它。
这种“牛车”的书面名字叫填壕皮车,收录在大宋的《武经总要》里。
它原本的形状其实不像牛,而是方形的箱子,里面有轮子,为了加固结实程度,周围用牛皮包裹。
相当于古代的装甲车一样,是专门用来攻城的。
不过金人为了让它看起来更加威武,于是将它的形状建造得类似一头大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