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二章

雨后放晴, 天色湛湛,几片稀薄的白云几乎要被风吹散,日光绚烂地洒满大地, 猫狗惬意地躺在稻草上眯眼睡觉。程石扛着木梯手拎木叉出门,吆喝两声赶走花生垛边睡觉的猫狗, 大踏两步蹬上顶, 三两下把花生垛上湿漉漉的稻草掀下地,飞虫和腐烂的草屑飘飘洒洒,他不禁眯起眼。

“地里的花生拔完了吗?”对面的人家搭话, 他也在掀花生垛上的湿稻草。

“还剩三四亩没动,你家呢?”程石问。

“我家地少, 都拔完了,也都拉回来了。”

“产量如何?”

“不怎么样, 全村估计就你老丈人家的花生没受影响。”

程石跳下花生垛,扛着木梯去另一垛,闻言说:“为了给花生浇水,他跟我大舅哥只差没累掉半条命, 只盼着往后能风调雨顺, 大家都少受些累。”

“咱们村已经算是好上许多了, 前两天我娘家兄弟来帮忙, 听他说镇南的高洼村今年都没能种上稻子,为了抢水灌溉还打死了两个人。”斜对门坐在门口择菜的细二嫂接话,她唏嘘一声,“麦子欠收,稻子还没种上, 今年就指靠陈粮糊弄嘴, 日子难熬啊。”

程石不清楚情况, 疑惑道:“怎么就没种上稻子?秧苗干死了?村里没开堰放水?”

“住在山包包上哪有堰,就坑坑洼洼的小河小沟多,你听那个村的名就知道,又高又洼,风调雨顺自然不缺水,一旦逢到旱年,自然绝收。”年轻的妇人往程家院子里瞅,“你媳妇呢?在屋里哄娃?”

“我们村要不是有柳妹子,年成更受影响。”对门的邻居拾掇完他家的花生垛,扛着木叉过来给程石帮忙,把掀下来的湿稻草插着往熏房外面堆,晒干了方便拿进去捂火。

“前两天下了场雨就没先前热了,你家这熏房也快开火了吧?”他问。

“对,估计就是中秋节过后开火。”程石应声,刚想回小阿嫂的话,转脸看她已经进了他家门,不由出声:“她在后院哄孩子,你大声喊一声。”

说罢,他站花生垛上冲后院喊:“小柳,细二嫂来找你玩了。”

杨柳听到声放下剪刀,迎到垂花门外看到人,她笑着喊了声:“二嫂今天怎么得空来找我玩了?”她领着人往前院走。

“我什么时候都得空,就你是个忙人,忙里忙外没看到我,就以为我也是个忙人。”

“你家婆婆可天天在外说你是个勤快的,菜园伺候的没一根杂草,屋前屋后张罗得干干净净的,这不叫忙还能怎么忙?”到了前院,杨柳拎两把凳子放廊下有阴凉的地方,“二嫂坐,你家孩子呢?都去捋菊花了?”

细二嫂点头,“整天不着闲,除了吃饭睡觉不着家,一门心思想着挖采药草赚钱。”

“从小就不是个懒散的,长大了差不了,你以后要享福了。”杨柳真心夸,村里的小孩都不差,家里的鸡鸭多是她们找虫喂,洗衣裳打猪草样样不落,闲了就呼朋引伴去山脚地头挖蒲公英车前草之类的药草,但凡是晴天,家家户户的院子里晒的都有草药。

两人闲聊了一会儿,程石扛着木梯进来,他对杨柳说:“我去西堰撒网逮鱼,有事你去喊我。”

“你记得去山上看看,交代魏叔把猪和羊的窝里的湿稻草换换。”杨柳站起来。

程石点头,去偏院拎了个背篓,出来时说:“二嫂你在家玩,我去逮只鸡,晚上在我家吃饭。”

“可不能,抬脚就到家的功夫还在你家吃饭,你忙你的,不用招呼我。”这是乡下常用的客气话,细二嫂没做真,等程石出门了,她扭过身跟杨柳说:“柳妹子,今儿找你也是为了旁的事,不知道你家食馆还要不要人,我娘家有个小兄弟前日来找我,托我问问。”

“今年应当是不招人了,人够用,而且我也是杨家庄的姑娘,就是找人多半也是从自家村里挑选。”杨柳歉意地笑笑,又说:“镇上也还有另外几家食馆,我要是听到招工的消息,回来跟你支会一声可好?”

“哎,那麻烦你了。”细二嫂抠了下手指,心里知道大半没戏,旁的食馆找伙计也是多番托关系打点。但她也就消沉了一瞬,脸上又浮起笑,打听今年收购鸡鸭鹅的消息,“有你跟青莺她爹在,又是做熏肉又是开食馆,还雇人往县里送卤蛋,咱们村的日子可比旁的村好过许多,今年有好几家准备入冬了盖新房呢。”

“我也不是白送银子,都是下了力气自己赚的,反正勤快的人不会饿肚子。”就是没她跟程石,村里人的日子也不会难过到哪儿去。每逢农闲,村里的男人多半都会出去找活儿,给粮店扛包不嫌累,进山砍柴拉进镇卖不嫌苦。

突然听到孩子哭,杨柳往后院看,细二嫂有眼力劲地起身说要回去,“前两天下雨攒的脏衣裳还没洗,我回去洗衣裳,你也去看看你的娇丫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