黛玉定亲一事, 连宝玉都知晓了, 荣国府上下自然也都传遍了。
三春、宝钗都得了信儿。
虽说那日她们谁也不曾见到念圣旨时的场面, 更不曾见到那搬聘礼进府的场面,但却从下人口中听了不少去。
三春在府中本就地位轻,原想着能有个英俊潇洒的男子作夫婿, 已经算是不可及的梦了。
毕竟她们的婚事由父母说了算, 莫说英俊潇洒, 五官端正、年纪相称都是难得了。
迎春、惜春尚好,本就接受了未来瞧不见光的命运。探春心底却是微有些酸意。
探春怕漏了酸意出来, 便也不好来见黛玉,便瞧宝玉去了。
迎春、惜春与宝玉毕竟自小一起长大,便也跟着去瞧了。
头一个来贺的, 倒是宝钗。
宝钗病已经好了, 只是依旧穿得素淡,身上衣衫半旧不新, 待进门来,便让丫鬟文杏放了个小匣子在桌案上。
她道:“恭贺妹妹。也不知该送些什么作贺礼,便让母亲挑了只镯子。妹妹手腕纤细, 戴着正好看。”
黛玉有点儿惊讶。
她同宝钗来往甚少, 何况下人们总爱拿她同宝钗比较, 于是渐渐地,她也喜欢不起来这个姐姐了。
她也隐约知晓,王夫人中意宝钗,想要宝钗日后嫁给宝玉。偏宝玉整日念叨着她。黛玉便更不想同宝钗有来往了。
“多谢宝姐姐。”黛玉打开了那匣子。
却见匣子里头放着个金镯子, 瞧着是正合适她手腕的大小。
宝钗望着黛玉的面庞,不自觉想起了她来之前,母亲同她说的话。
母亲一心盼望着她嫁得好,毕竟她的父亲早亡,一家子无所依靠,兄长薛蟠没得指望,便要瞧她了。
所以从前母亲希望她能嫁给宝玉,就此攀住了荣国府这棵大树。
之后她说宝玉不是良配,母亲顺了她的意,便推了此事。
后头和侍郎入了视线,若说她心中没点想法打算,那自是不可能的。
连母亲也同她叹息了许多次。
“当日他来时,你怎么不晓得上前说两句话呢?”薛姨妈忍不住和她说。
但宝钗忆起那日情景,她心中很清楚,那时起,那位和侍郎眼中便只看得进黛玉一人。
那她再做什么,都是无用功。
这世上总还有其他男子的。
若非宝玉实在太能惹祸,就算嫁给宝玉,也是成的。
宝钗并不计较什么情爱,只求家中安稳,能有所依靠。
“宝姐姐?”见宝钗出神,黛玉不由低声唤了唤她。
宝钗回过神来,当即又露出一个笑容来,这次较之进门时还要更热烈真诚些:“恭贺妹妹觅得良缘,姐姐来沾一分喜气。”
黛玉听了,笑出声来,便吩咐紫鹃备了茶水瓜果。
“那宝姐姐便多沾些喜气走吧。”
宝钗点头应了,将万般思绪按在心中,也不觉辛苦酸楚。
总还有别路可走的。她心想。
这头院儿里倒是气氛正好。
另一头宝玉房内,却出了个事儿。
宝玉发狂时,袭人上去劝慰,倒是叫他推倒在一边,撞晕了过去。
三春被吓了一跳,王夫人便叫婆子领了她们回去,随后又请了大夫来给袭人瞧。
袭人到底是从老太太房里出来的,出了事总归是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