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签售会

“歌舞大赛吗?”

徐娅在顾南沅寥寥几句赛制介绍中, 对歌舞大赛升起了一些兴趣。

《梦想女声》在湖城卫视爆火后,其他一些卫视也跟一些唱片公司和经纪公司合作, 跟风推出一些选秀节目。

而这类选秀节目, 是一档做成功后,电视台和娱乐圈艺人公司都能双赢的合作。

广音早有心发展这样的合作, 却发现这类节目不容易做成功。

湖城卫视和星娱经纪公司联合推出的《梦想女声》也只在头几年取得限量级造星效果, 后几年由于节目赛制和选秀表演的无趣, 开始一届不如一届,失去最初的辉煌。

其他娱乐公司和电视台合作的选秀节目,更是几十档选秀节目, 最多做成功一档, 很多选秀节目从开始到结束, 都扑的下了投资的娱乐公司和电视台叫苦不迭。

这样的“惨状”, 骇的广音不敢跟风贸贸然去尝试。

在一些选秀节目连续扑街后,广音和很多同行跟电视台也开始反思原因。

都发现他们在一档选秀节目小火之后, 很爱接连跟风的推出同类型选秀节目。

每档节目大同小异的比赛内容和赛制,给不了观众新奇和期待感, 选秀节目的参赛选手的表演水平还参差不齐,给社会一种非专业低端的“胡闹”感。

“不用学《梦想女声》那样搞庞大的海选,走精英路线,报名参赛的舞者和歌手, 前期都需要严格的筛选几轮, 必须是真正具有舞蹈天赋和音乐天赋的人才能进入正式的节目比赛,开始面向观众展示他们的才艺。”

顾南沅在电话里, 把她根据后世所知的选秀节目成功经验说出来后,徐娅很担心前期的成本问题。

“按你话,前期的淘汰都不上电视,那节目这段时间没有广告费,冠名费,如何分担幕后的运行成本。”

“以其办一档不温不火的选秀节目,只能吸引低档次的冠名费,不如提高标准,从一开始就做精品选秀节目,观众都不是傻子,能分辨一档节目的质量,选手的能力越强,节目的质量越高,吸引观众观看的概率也就越大,这样节目大红是早晚的事,而爆红的节目跟不温不火的节目,冠名费和广告费会有什么样的大差距,徐总监应该比我更清楚。”

顾南沅的话,清晰的戳中了现如今选秀节目前期不愿意下血本的心思。

都抱着撞大运的心态,等待能带红节目的选手参赛,却常常没这个运气,在几亿人口中碰到这样的选秀人才。

所以一直要等扑狠,赔狠了,国内的选秀节目才开始模仿和学习国外已经现有成功的精品选秀节目的赛制模式,重视前期的投资。

然而学习和模仿甚至是侵权的抄袭了,国内还永远存在着一群急功近利的制作者,短视的常常画虎不成反类犬,把节目办的不伦不类。

“节目若是爆红了,前期投资的确很容易收回来,但是却有很大的投资风险是节目做失败,那一切前期投资都打水漂了。”

徐娅明白顾南沅说的高投资高回报的意思,但是却还是有点担心高投资了,得不到高回报。

“毕竟像你一样才艺出众的参赛选手,很难遇到。”

徐娅把担忧说了出来,顾南沅在另一边却带几分雀跃的接话道。

“能在报名的时候,就遇到才艺出众的选手,那是大好事,怕出现不了才艺出众的选手,那就在前期严格筛选出有天赋的选手,对他们进行一段时间的才艺培训,中国那么大的人口基数,天赋歌手和舞者,绝对能找到很多,给这类天赋型歌手和舞者学习平台,他们的发展绝对不可限量。”

“才艺培训,那不是需要更大的投资?”徐娅不等顾南沅说完插话,让顾南沅在电话这边不着痕迹的叹了口气。

中国市场太大,竞争并不激烈,所以娱乐公司大多跟广音这样,赚得到钱就得过且过,没有一点开阔和拼搏的精神,不到最后被市场淘汰抵死的那一刻,都不愿意做进取改革的事。

“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你看韩国和日本现在都有很成熟的练习生培训制度。”

顾南沅提出韩日现如今已经存在的前期培养计划,希望广音能从他们这极具发展前景的造星模式中学到点什么,徐娅却带了几分看不起日韩练习生制度的道。

“日韩的练习生制度不符合我们国家的国情,他们地域小,人口基数也小,只能这样走工业流水线式大批量造星,我们国际地域广,人口基数大,没必要学习他们二流的商业艺术模式,我们要学就学欧美一流的,他们就没搞什么练习生制度大批量培育明星,都是从社会筛选精英包装出道。”

“学欧美?你考虑过中国跟欧美的社会文化差异吗?”顾南沅为徐娅一个知名唱片公司音乐总监说出的话,感到说不出的震惊。

“日韩的练习生制度,的确因为国情不同,不是完全适合中国娱乐圈,但是绝对比欧美从社会筛选艺人更适合中国。”

“欧美社会文化是鼓励孩子自由发展,他们很多孩子从小就开始走专业的艺术道路,不说其他,就说唱歌,他们中有喜欢唱歌或者表现出唱歌天赋的,基本都能从小接受系统的专业训练,这样的社会音乐培育环境,中国能有吗?”

顾南沅想到欧美长红不衰的选秀比赛节目,想到他们站上台的素人选手拥有的扎实功底,就不得不为中国的社会文化叹息。

过于重视孩子的课本成绩,而忽视孩子的其他才艺的发展,使中国永远不可能如欧美那样出现大批量的素人专业歌手。

“欧美鼓励和支持孩子从小进行才艺专业学习的社会就是星工场,给各大娱乐公司培育着一批接一批的“练习生”。但中国却恰恰相反,不具有这样的“星工场”社会不说,社会过于重视文化成绩,还造就很多天赋型艺术人才,被磨了灵气,错失最好的学习时间,错失进入真正适合他们发展的圈子。”

顾南沅在电话对徐娅说出这番话的时候,语气不自觉带了些情绪。

因为上一世的顾南沅就是她说这番话的例子。

她鼓起勇气参加歌唱选秀比赛的时候,从没有受过什么专业系统的歌唱训练和教育,全是自己瞎琢

磨的音乐路子。

而跟她同台的很多选手,很多跟她一样,都是有音乐天赋的人,但却都是业余爱好者,非专业歌手,每个人身上都或多或少带着一些非专业的缺点。

当然也有接受过系统音乐教育的选手,但他们大多都是出自各大音乐学院,大学期间才有机会接受此类专业的音乐教育。

而这类专业选手背后,是无数天赋型音乐人才,迫于社会文化,没有走入这样的学习殿堂,去从事其他职业。

“其实徐总监也是知道中国社会挑出精英艺人不容易,所以才会担心歌舞比赛出现不了才艺出众的选手,做不起电视选秀节目的质量,那为什么不学习日韩对练习生的专业培养方式,提前对参赛选手做才艺培训,以此来保证他们的比赛质量呢?”

顾南沅舒缓下情绪,斟酌着语句,尝试说服徐娅,去推动广音唱片公司学习日韩愿意对”新人“做长远投资,给更多有天赋的梦想者,一个专业的学习机会和平台去实力角逐娱乐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