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茫茫大雪,下了一夜。早上天晴,阳光照在银行营业厅的办公桌上,电脑打开了,照亮一张年轻女人的脸,她的头发向后绾起,妆容齐整,嘴唇涂成玫瑰粉,微微一笑,露八颗编贝般的牙齿,声音甜美:“先生/女士,您要办什么业务?”
银行的大门仍旧紧闭着,营业时间还没开始,而大厅里已经传来此起彼伏的声音:“您要办什么业务?”“您需要办信用卡吗?”“请您为我的服务评分。”“谢谢,再见。”声音各不相同,有男有女,而语调和语气都是统一的,专业要求。每个人的胸前挂着名牌,上面印着一串数字编码。当然,还有名字,人人都有名字,机器人也有。
晶晶的脸映在屏幕上,只几秒钟,就消失了,进入深灰色背景的业务系统。玫瑰粉的唇膏在她嘴上微微闪着珠光。每两个小时,她会补一次妆,从来不会搞错时间,上下各涂两圈,轻轻一抿,色彩匀净如花瓣,皮肤像朝露一样清新、像婴儿一样柔嫩、像白瓷一样无瑕……这些形容美貌的句子在词库里躺得横七竖八,随意组合调用,取之不尽,晶晶露出标准的微笑。
她穿着硬挺的套装,衣服非常合身,坐下来,裙子只到大腿的一半,隐在桌面下边,有时候行长走过来,捏她一把,她仍是微笑。工作时间,她只能微笑。微笑是规定好的表情,其实可以更丰富些,运用表达喜怒哀乐的各种微表情,但是他们嫌费用更高,一律微笑就好。
像银行前台这样的岗位,一般机构不会直接购买,而是租用机器人,有专门的机构负责保养和维护。晶晶和她的同类们,弥补了人类生育率过低而造成的劳动力短缺。他们仪态优雅,体型优美,精力十足,青春永驻,具备人类的所有知识和精密推演出来的情感反应,在这里仅需调用微不足道的一小部分:“您需要办信用卡吗?”
营业时间快到了。屏幕上显示当下的时间,12月23日上午,08:57,她开始整理桌面,这也是规定的动作。桌面本来洁净无尘,只放着一只金属笔筒、一台小型打印机,一只穿着银行蓝色制服的小熊玩偶坐在桌角,晶晶转动它的身体,让它的脸朝着顾客的方向。营业时间到了,大门打开,阶前的积雪已经打扫干净,第一个客户走进来,一位穿着长到脚踝的羽绒服的中年女士,排号机把她分到晶晶的隔壁。
他们的工作内容之一是推广信用卡,向每一个客户介绍,达不到业绩要求的话,明年就可能被换掉。晶晶上个月的业绩排名第一,按照系统的设定,每一个机器业务员都具备争强好胜的性格。晶晶要奋力保住她的第一,其他人则会奋力追赶。竞争激烈又宁静无声,每只小熊都朝着客户甜甜地微笑。
走进大门的第二个人被分到晶晶这里。他坐下来,身上带着一股寒气,呼吸也是凉的。晶晶说:“先生,请问您要办什么业务?”
他递过一叠钞票,说要汇款,跟上次一样的户头,金额也一样,晶晶查询出他的汇款记录,每个月的23号,五千块钱,他边等边低头刷手机。晶晶迅速地办完,又问:“先生,您需要办一张信用卡吗?”
一开始,他说不用,随后又问:“额度多少?”
按着他的收入记录,晶晶迅速地做了评级:“最高三万元的额度。”
他犹豫了一下,不知何时,外面的大雪又飘飘摇摇下了起来。
“那就办一张吧。”他从随身的双肩包里摸出身份证,递过去,晶晶看到他的名字,乔粱;出生日期,跟自己的生日在同一天,因此笑着对他说:“真巧,我跟您是同天生日。”
“你们也有生日。”他笑了,“有意思。你几岁了?”
有不少人会刻意用对待孩子的语气对晶晶说话。面对这些善意、恶意或者无意的逗弄,她渐渐发展出一套应付的办法,“您猜我几岁?”一边说话,一边手底下不停,把证件放进机器里扫描。
“你永远年轻。我很羡慕你。”晶晶继续微笑,她不知道怎么应对人类的羡慕,对她表示羡慕的人类,他还是第一个。她会用联合国的六种工作语言说“羡慕”这个词,但是她不懂得那些语气之间的细小变化、眼神的闪烁、微笑的纹路,当别人对她说我羡慕你的时候,她应该做出什么反应。大部分时候,她遇到的人都在命令她。
在一阵友好的沉默中,事情办完了,晶晶把办好的信用卡和身份证,以及一张填写邮寄地址的表格递过去,他一边写一边说:“我知道你几岁,你的眼睛是我们公司的产品。”
晶晶按下业务结束的按钮,请他为自己打分。这些不在常用句子范围内的谈话,她不太适应,归根结底,是她先提到生日,其实她没有生日,只有出厂日期。一个专业的银行职员,不应该露出这样的破绽。
她继续接待客户,工作两个小时之后,她按下暂停的指示灯,排号机不再向她指派工作,她干起活来又快又好。乔粱之后,又办出两张信用卡,客户的面目总是模糊的相似,客户看她其实也一样,晶晶很美,但是其他柜员也是一样美。在到处都是机器人的世界里,美已经不稀罕了——一对漂亮的蓝眼球加睫毛,成本只要三十块钱。
她开始补妆,按着一套既定的程序,不需要镜子,精细动作设计得很准确。在她的时间线上,一切都靠计算,数据就是她的三界五行、六道轮回,每个月公司会对他们进行一次专门的维护。每个月,她都脱胎换骨,成为一个全新的人。
妆容修葺完毕,她再次开始接待客户,直到夕阳西下,人渐渐少了,她又补过一次妆,办出五张信用卡,复印机吐出一张又一张资料,姓名、住址、生日,这些她都没有,又一样不缺,机器人身上充满了矛盾,意识到这种矛盾便是一个危险的开始。晶晶想要知道“羡慕”的感觉,她卡在这两个字上,搜索出无数与“羡慕”有关的信息,语义的文学的,她找到近义词和反义词,引用很多文学作品。人类的词语对她来说,像一个又一个谜面,她轻易地知道一切答案,也止于答案,理解人类的语言,却体会不到人类的情感。夜晚,她在文档里漫游,沉入语言的大海,美丽的词句像水波般流动,所有的解释都明明白白地向她涌来,她仍然感到缺少了什么,并且意识到这种缺少,可是机器人不应该有匮乏的感觉,他们总是微笑,心满意足,甚至逆来顺受。这是第一次,有人对晶晶说,“我很羡慕你”。她一次次地搜索这个词,信息越多,迷雾越深重,她明白词义,却无法体会“羡慕”的感觉。每个月她的记忆都会被重置,但是从乔粱的汇款记录来看,每个月的23号,他都汇出同样的一笔钱到固定的户头,每次都是现金。也许他们不是第一次碰面,不是第一次说:“我很羡慕你。”
下班的时间快到了,保安不再放人进来,最后一个客户离开之后,晶晶和她的同事们安静地收拾办公桌,吸尘器不声不响地滑过地面,留下一片清亮洁净的水痕。晶晶们下班了也留在这里,坐在椅子上休眠。黑沉沉的晚上,这个情景相当骇人,人形的黑影森然排列,像随葬的墓穴,静默万年的泥制人俑。在陷入黑暗之前,晶晶想,乔粱是一个普通的客户,而明天又是新的一天。
整整一个月之后,他又来了,晶晶说:“先生,请问您要办什么业务?”这一个月,大雪断断续续地落下。晶晶坐在室内,隐约看见窗外一线银白,世界仿佛被雪埋掉了一小半。乔粱走进来,坐下,对她说:“你好。”
现在很少有人到柜台办理汇款的业务,晶晶再一次看到他的汇款记录,上面记录的办事员编号正是她。他本来可以在ATM机上把这件事解决,或者用手机更方便,可是他每次都来柜台,都要到她这里。这次,晶晶看见他跟别人换了号,宁肯晚一些,也要排到自己的窗口,他并没有多余的话,只是把钞票递过来,说:“汇款,跟上次一样。”
晶晶照办无误。临走时,他说:“晶晶,你想出去看看雪吗?”
在晶晶的语言系统里,她不知道应该如何应对。她想去看看雪,但是这句话从她嘴里吐出来非常困难,她能说的话除了日常交谈,就是业务用语和礼貌用语,“先生,您还有什么需要吗?”
“我想和你一起出去看雪。”
“看雪。”她努力地重复道,同时看了一眼屏幕上的排号数字,他后面有36个人在等待,再过一会儿,系统就会提醒她,要求加快速度。
“先生,您还有什么需要?”
他收好自己的背包,默默地站起来走了,没有给晶晶打分,没有打分,排号机就不会发派下一个客户过来。晶晶叫来大堂的值班经理,帮她在后台操作,跳过评分环节。经理在她的电脑上输入指令,机器人没有这些权限,他们只能按着系统的流程照做,一边告诉她:“你该补妆了。”
晶晶拿起桌面上的圆镜,发现眼线晕开,口红也斑驳了,像刚刚亲吻过——在她的意识里,如果那些编码也算意识的话。这些比喻陌生而遥远。她永远也不会被亲吻,并不是因为亲吻这件事不会发生,而是她无法拥有“永远”。时间与她毫无关系,随时随地,她都在虚拟世界的某个角落,对着有血有肉的人类说:“请问您需要办什么业务?”
又一个深夜,晶晶坐在黑暗中,反复学习“一起出去看雪”这句话。她知道雪,不光知道,她还懂得雪花的结构,明白下雪的天气原理,背得出咏雪的诗句,但是她想不通看雪是为了什么。坐在工位上,她抬眼就能看到窗外的雪,也许重点在于“一起”?
她冥思苦想,直到天明也没找到答案。当晨光熹微,业务大厅中的摆设变得灰蒙蒙的,渐渐显出轮廓,她不得不放弃在数据中遨游,回归日常工作的轨道。今天,行长来得特别早,他进来的时候,吸尘器还没开始工作。晶晶闭上眼睛。
他走过来,脚步轻轻的,带着一身寒气,公文包就随手放在地上。晶晶被点亮了,各种意义上的点亮,她苏醒过来,面带微笑,双眼闪闪发光,行长有控制他们的高级权限。他带着她走出业务大厅,上到二楼,有一个存放清洁工具的小房间,铺着深色的地毯,灰色的吸尘器沉默地排成一列,靠着墙角。角落里有一只米白色的沙发椅,以前放在VIP接待区,用旧了被替换下来,挪到这里。
他让晶晶坐在上面,身体向后靠稳了,随后晶晶顺从地脱下身上的制服裙子,这种事发生过很多次了。她本来是工厂送给银行采购人员的贿赂,因为银行的采购人员有事相求,又把她转送给行长,被安排去前台当柜员。有时候,比如现在,她还是一位安静的秘密情人。
最后,她说:“下雪了。”行长奇怪地看着她,好像她又出了故障。他希望她多少懂点风月,不要总是:“先生,您需要办什么业务?”下次维护的时候,要把这个需求悄悄告诉技术员。
两个人一前一后地下楼,天色微明,晶晶的同事们开始准备工作,开机、整理文件,复印机发出轻微的响声,安静的吸尘器在地面上留下亮晶晶的新鲜水痕。窗外,雪又停了,阴而复晴。晶晶回到座位上,从抽屉里拿出化妆包,开始化妆。保安打着呵欠走进来,站在大门旁,抬头,低头,向上高举双臂,又下腰去够自己的脚面,伸展筋骨。
行长走过去,跟他聊了几句,说着两个人望向晶晶,爆发出一阵大笑。
与此同时,晶晶在飞速地学习。每一天,她都领会到新的经验、新的定义、新的逻辑和道理,面对无限的知识,她像一个拥有富矿却不知道如何开采利用的孩子,摸索着一点点地淘出真金。这些经验和认知,她小心地储存起来,虽然表面上看,她仍然只会说:“先生,需要办卡吗?”她正在越来越懂得人类,从那些最粗暴的体验中,从痛苦和泪水中,渐渐理解什么是丑恶,并且推演出什么是温柔和美。
二
23号,乔粱又来了,这次他没有看见晶晶。在晶晶的位子上,坐着一个陌生的年轻男人,一样挂着胸牌。乔粱从机器上取了号,等了一会儿,跟一位排在他后面的换了号,对方很高兴换到前面。他多等了一会儿,走向替代晶晶的那个人。
汇款的事情很快就办好了,临走时,他问:“晶晶去哪儿了?这是她的座位。”
“对不起,我不认识晶晶。”
他背起双肩包,走出银行的大门,心里空空的,深冬的阳光软弱无力。春天的暖阳是温柔的手,而冬天冷漠的阳光像临终的手,透着僵硬寒凉。他把外套上的帽子拉起来罩在头上,人行道上的残雪被踩得肮脏坚实,路过一间咖啡店,他走进去暖和一下,服务员过来问他要不要点饮料,他摇摇头。机器人训练有素,不仅不赶他,还拿来一杯热水,用托盘盛着,轻轻放在他面前。
他们善良、美丽、温和,从来不会争执,也不会看不起穷人,或者鄙视富人,对所有人一样客气有礼,无可挑剔。乔粱拿起热水喝了一口,只要工资高过机器的维护费用,尤其是这种简单的岗位,老板们就不想再雇用真人。现在,他在一家机器人工厂工作,听同事说,一些基础岗位明年就会被工厂的新产品取代,只保留必要的管理人员,底层的员工有危险了。他看见白水的热气袅袅上升,轻快的上升,重浊的下降,亲手造就取代自己的新人,似乎也是一种繁殖。他想,人类本来的繁殖充满了无意义的重复、浪费和未知,而机器的繁殖则指向精准,去芜存菁,代代进化,有一天它们会跳出因果,奔向完美无缺的未来。从前,它们是随从,现在,它们快要当主人了。
水渐渐冷下去,天空再次变得阴沉沉的。雪下得断断续续、反反复复,像总也愈合不了的伤口,一不小心就再次崩裂。乔粱拿起背包,走出店门,把外套的帽子罩在头上,运动鞋踩在新鲜的薄雪上,发出咯吱咯吱的响声。今天是他轮休的日子,不用去工厂,但是他依然走进附近的地铁站,到站下车,厂房就在离出站口不远的地方,一幢灰色楼房,挤在一群密匝匝的建筑物之间,并不显眼,机器人制造业的高利润时代已经过去了。早几年,乔粱在这里工作,意气风发,现在,年终奖都取消了。
刷工卡进门,自动玻璃门在他身后徐徐关闭,室内非常温暖,四周持续传来蜂房似的低沉的嗡嗡声,事实上这里就是蜂房,培育着下一代新人。现在,机器人的伦理问题已经被讨论过很多遍了,到底在多大程度上,他们可以算作人类的孩子,是意识而非血肉的延伸,乔粱记得他的大学教授曾经在课堂上激烈地批判,认为机器人与人类之间不存在任何情感关联,“农民与他的镰刀能产生感情吗?”在这门课上,乔粱跟他争论,现在的机器人不能与从前的工具相提并论,他们拥有学习的智慧,有一天他们也能懂得感情。最后他的结课论文拿了全班最低分,因为意见不合而遭到报复,让他对专家教授这样的角色产生了怀疑,尤其当他看到这位教授在网上发表文章并且拥护者众的时候,更是愤愤不平,“这样的人凭什么大言不惭地代表我们、代表所有人?”
他走进更衣室,脱掉外套,换上自己的工作服,一套灰色的连身衣,从头到脚都用粘扣合拢,不使用任何扣子和拉链,防止在流水线上意外掉落,或者划伤尚未凝固的娇嫩皮肤,上面也没有任何口袋,防止工人偷取材料。装配车间出过一起窝案,一组人勾结起来,偷配件出去卖。眼睛是最关键的几个部件之一,也最容易脱手,价格大大低于市场,销路很好,尤其是那些特别的颜色,孔雀蓝、松石绿、琥珀金、宝石红。
按照车间的工作要求,他穿好工作服,换好鞋子,把那双沾着泥水的旧运动鞋和背包一起放进更衣柜的底层。休息的时间没到,偌大的更衣室里只有他一个人,蜂房的声音还在震荡,生产线正常运转。他没有走向二楼的车间,而是穿过一条白色的走廊,走廊两侧挂着一些车间里的工作照,受嘉奖的优秀员工。照片上,乔粱笑得僵硬,很不自然。
这笔钱是意外之财,他本来想推辞,举报同事并不是为了钱,是为了公义,他想。虽然其他人都用愤恨的眼光看着他,几乎没人同他讲话了,他依然认为自己没有错,是好朋友又怎么样呢?他想,偷窃就是不对。自那以后,公司新发的工作服上面,一个口袋也不留。
他来到一扇厚重的黑色铁门前,输入密码,铁门打开了。这个仓库属于售后部门,用来存放那些返厂维修的产品。自从上次的举报事件之后,他就申请调离了生产线,转到售后部门,现在他是一个维修小组的负责人。这个时候,组里的同事都在家休息,昨夜他们加班到天亮,早上才离开工厂。乔粱没有回家,直接去了银行。
上个月,售后问题出现了一个罕见的高潮,在月报的统计图表上异峰突起,导致整个组都要加班处理故障。问题惊人地一致,技术部门成立了专项小组,正在研究这些故障的原因。
奇怪的故障——也许这就是晶晶不在工位上的原因。乔粱走进这间屋子,高高的天花板上,换气系统吹进凉爽的风,所有人整齐地排列着,工服都没有脱下来。有些检查需要脱掉衣服才能进行,他们让刚进厂的实习生来做这件事,乔粱刚来的时候也干过这个,转为正式员工之后就被派去生产线。
他在这些森然整齐的队列中穿行,时不时地翻开他们的领口,查看锁骨附近的生产标记,女性居多——服务业喜欢用年轻好看的女孩子。乔粱一边走,一边仔细观察,扫过一张张脸孔,从脸部特征能够看到产品的迭代。型号比较古旧的那些,长相几乎一模一样,后来,太多人投诉使用体验不好,被那些长得一模一样的脸到处包围着,太恐怖了,各种各样的面孔开始被设计出来,性别、年龄、高矮胖瘦,参差不同。从实用的角度看,这些变化是毫无意义的,徒增成本,但是生活环境从此越来越正常了。上中学的时候,有一次去动物园,那时候他母亲还在世,他看见大熊猫馆里的石头、溪流和小熊猫,旁边的屏幕上播放介绍视频,“环境丰容”,小熊猫的存在让大熊猫觉得铁笼子更像野外了。现在,这些形貌各异的机器人,也让人们觉得一切都没改变,他们和我们是一样的,到处都是设计出来的亲切有礼、进退合宜,自然又温馨。
在这个房间里来回走动,感觉就像走在兵马俑的墓坑里。在一群穿着蓝色制服的年轻男女身边,他停下脚步,一个个看过去,没有晶晶,人人都闭着眼睛,灯下的皮肤显得僵硬苍白。除了工作和返厂,机器人无处可去。晶晶不在这里,说明她还在银行。
乔粱走出房间,回到更衣室换回自己的衣服,同时思索着最近的流言,关于要不要继续使用机器人的激烈争论,这已经不再是一个技术问题,而是一个伦理问题。如果流言是真的,那么,晶晶会懂得“看雪”的意思吗?他急不可待地想得到答案,只有等到下个月了。为了多赚一些加班费,他一个月只休息一天,这一天,他会去银行给一个固定的账户汇款,匿名,现金,数额每次都一样。第一次去的时候,他就注意到晶晶,因为她的眼睛,正好是工厂失窃的那一批中的一对,他一眼就看出来,特调的颜色,数量很少,严格来说,这是赃物。他什么也没说,暗暗记下了晶晶的工号。从那以后,每个月汇款,他都来找晶晶。
三
晶晶醒来的时候,发现自己正靠在一张旧沙发上,在楼上的那个小房间,她迅速地调整时间,正好是下班的时刻。她站起来,裙子脱落到地上,和高跟鞋绊在一起,第一步走得踉跄。她提上裙子,拉链拉好,扣子扣好,第二步就稳稳当当,来到门前,门锁着。
她有些迷惑,这些经验都不在她的工作范围内。一些信息被删除了,她不记得自己是怎么来到这里,裙子怎么掉下去,工作程序唤醒了她。这个时间,她应该开始卸妆,手边任何工具都没有,她就用手指轻轻地抹起脸来。
储藏间没有窗户,也不可能有镜子,不知道为什么,晶晶对这两样东西特别敏感,她想要看见自己的脸,也喜欢向外张望,看看昼夜变幻的天光。在工作的间隙,她频繁地照镜子,“面如桃花”“腮凝春露”“目似点星”,这些形容美貌的词句像鱼吐出的气泡,泛到意识的水面上来。她知道美的词汇,却不懂得美。机器人不会分辨这些,他们只需要知道,不需要懂得。
每次照镜子,晶晶都感到很满意,符合工作要求,在仪容仪表上,她是同事们的典范。在这间没有窗户的小屋里,她走了一圈又一圈,迈着标准的优雅步伐,鞋跟有规律地敲响地板,四周一片寂静。她不知道自己在这里有几天了,对她来说,每一天都可以是第一天,也可以是最后一天,她不会感叹时间的流失,只有此时此刻是真实的,此时此刻,彼时彼刻,从前和以后在她身上统一起来。她不停地转着圈子,同时保持微笑,“先生,您需要办卡吗?”甜美的声音在狭小的屋子里响起来。
门打开了,行长带着一个穿蓝色工作服的技术员走进来,按下门旁的电灯开关,室内霎时雪亮。晶晶停下脚步,望着他们,行长的脸她很熟悉了,技术员是个陌生人。
“先生,您需要办卡吗?”
房门关上了,行长坐在那张沙发上,跷起二郎腿,技术员走上前。晶晶的视野变得漆黑一片,时间再次停止。当她再次清醒过来,还是坐在沙发上,房门开着,吸尘器从门前缓缓经过,上班时间到了。走下楼,回到自己工位上,此前她还试图回忆发生了什么,一坐下来,混乱的念头都被扑灭了,又变回那个优秀员工。
当乔粱再次出现,晶晶没有认出他来。她熟练地办好业务,乔粱透过玻璃望着她,问她:“上个月你不在这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