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2页

攘外必先安内?胭脂深知话中意义,面色平静无波,目光淡淡地掠向景妃与明渊侯。

景妃与胭脂目光一碰,立即转开至别处,大有敌不动她不动的意思,只是一双手稍稍掩住小腹,倒像是一副黄雀在后的架势。手握苍都军权的明渊侯更是如此,表情教人看不出一丝破绽。试想,一个刚刚失去儿子的父亲可以在朝堂上安坐如斯,怎会是等闲之辈?

第四十一章 剑啸朝堂(2)

定襄王此话一出口,百官又议论一番。

有人干脆直截了当地道:“下官听闻雾都一役前夕,圣上曾拟密旨予丞相,不知圣上旨意如何?还请丞相解读。”说话语气分明是事先与定襄王对过口风。显然,定襄王在皇宫里安插有不少眼线,平日没少动这方面心思。

“圣上的确派人送过密函回都,是与景妃娘娘同时到达都城。”姬修点头承认,招了太监总管曾钰过来,道:“快去圣上御书房,将夹在第三排书柜《治国宝鉴》里的密函取来。”

胭脂暗自佩服起这位老丞相,只一句话即将一直置身事外的景妃牵了进来,又笑那密函明明已经不在御书房,他还煞有介事地叫太监总管去取。

曾钰带了两个小太监匆匆去了。一拨皇室宗亲的表情好像石头落地了似的轻松愉快,都以为有了密函,就能将定襄王扶上宝座。那定襄王更是喜形于色,频频以眼色向四周官员致意。只有胭脂在心里笑灿烂无比。

不一会儿,曾钰再次回殿,双手将《治国宝鉴》奉至姬修面前。殿堂上私语阵阵,皇室宗亲举目相望。胭脂细心地发现,景妃与明渊侯默契地互望了对方一眼。

姬修取了书,翻开扉页,见密函完好如初,不禁大异,便向胭脂看过来。回都时,他分明已吩咐人将密函取走,怎么完整无损?

胭脂装作不知,催问一声:“丞相大人,有什么问题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