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页

“北齐人不会为大梁人效命。”

“舅公如何知道他们是北齐人?”

董致远又忍不住给她一个白眼,“我行医三、四十年了,还会分不出大梁或是北齐的百姓吗?不过,你又是如何看出来?”

“北齐人的眼窝比较深,肤色更白皙,再搭配体型,一看就知道是北齐人。”

“不错,可是,你知道他们的目的吗?”

“我又不是神仙,哪知道他们为何而来。”

“万应丸。”

严明岚眼神一沉,虽然万应丸的效用很广,但其源头在于战争。两、三年前她见北齐不时扰边,觉得北方战事太过频繁了,而战场上最容易发生瘟疫、疟疾等,于是便根据她记忆中的方子做出万应丸,换言之,北齐若不是为了战争,应该不会看上万应丸。

“他们要的只怕不是万应丸,而是方子吧。”若人家只是想买万应丸,无论多少数量,卖给他们就是了,舅公何必一副愁云惨雾的样子?

董致远忍不住叹了声气,这丫头的反应总是令他惊奇,可惜她的心思不在医术上头,要不,他也不用担心后继无人。

“我早说过了,这可能是个麻烦。”

“不麻烦,难道舅公忘了吗?这方子是舅公从江南一位落难大夫那儿买来的,当初有约定,仁和堂只能在江北贩售,可惜仁和堂本事不大,能够贩售的范围只有幽州、燕州和兰州,所以舅公可以将方子卖给他们,只要不在我们的地盘上,而方子就卖他们五百两好了。”

怔愣了下,董致远想起来了。虽然早在四年前岚丫头就投入各种药丸制作,可是万应丸的效用惊人,岚丫头年幼实在不宜太出风头,而他认为这不是自个儿的方子,无论如何不愿担当此名,于是岚丫头编出这一套说词。不过,仁和堂贩售的药丸广受欢迎,倒也没有人在意万应丸是谁的方子,久而久之他也忘了曾经有过这么一个故事。

“你是不是早就料到会有今日?”

“我哪有这么神?不过人怕出名猪怕肥。”她只是很清楚自个儿并非方子的原主,还是给方子另外找个主人比较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