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省得。”谢明霁应下。
这一应就过去整整八年,而今谢明霁二十有三,还是老光棍一条。
肃王妃开始愁了:“等不及叫他自己找了,明日初一,定有许多人家登门拜年,明日我便给他仔细挑一个!在他出门前,给他定下来,等你们打仗回来便完婚。”
说到这又有些后悔,“早知今年便不去长安,或是给他定下了婚事再去,没准这会儿媳妇肚里都有喜信了。”
孩子多,个个都是心肝肉,嫁了的愁没嫁的也愁,真真是操不完的心。
这边厢夫妻俩在发愁儿女婚事,花厅庭燎处,年轻的儿郎小娘子们围坐着守岁。
裴琏与谢明霁坐在桌边喝酒,明婳自是与明娓窝在一起,边磕瓜子边聊天。
“你真决定不回长安,留在北庭了?”
明娓挤在明婳身旁,与她咬耳朵:“我看这些时日,太子殿下消瘦不少,你就半点不心疼?”
明婳闻言,朝酒桌旁那道萧萧肃肃的月白色身影瞥去,光从侧面看,也能瞧出的确清减不少。
“又不是不给他吃喝,他自己不多吃,瘦了能怪谁。”
明婳垂下眼,剥着掌心的瓜子仁,咕哝道:“而且不是姐姐你说的嘛,心疼男人要倒霉,既已决定要与他分开,何必再黏黏糊糊,徒叫人误会。”
明娓上上下下左左右右像是看到什么稀罕物似的,啧啧称奇:“不得了,从前怎么教怎么骂,你这脑子里就一根筋脉通月老,说破嘴皮子也听不进。而今成过一次婚,亲身经历了一回情爱,当真是喝了孟婆汤似脱胎换骨了?嗯,可见纸上得来终觉浅,得知此事要躬行。”
明婳听出这话中揶揄,握拳锤向明娓,笑嗔道:“姐姐!”
明娓笑了笑,也适可而止,没再继续打趣,只搂着明婳的肩膀,笑眯眯与她说起去波斯遇到的一些趣事——
其中提得最多的,莫过于一个欠她一条命的俏和尚。
“那和尚啊,原是伽师弥罗国的王子,据说他一出生便有佛光显现,手指也掐成佛印状,三岁能背经,五岁能讲经,八岁便能译经了,你就说玄不玄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