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家看着是一大群人,但孩子帮不上忙,反而还要拖累家里的人手。你二哥一家子常年住在镇上,有点工钱却也不多,刚好够养活妻儿,帮不了家里。你三弟懒,三弟妹要带孩子,我们年纪又大了……”

顾秋实呵呵:“照你这麽算,一家子主要劳力就靠着我姐姐和姐夫?若是没记错,你们家的孙子和小草是一年生的,怎麽孙子需要有人专门看着,我姐姐带着孩子却要干活?伯母,虽说十个手指有长短,做长辈的偏心正常,可你这也太偏心了。三弟懒……懒就可以不用做事,心安理得推给别人?那我姐摊上你们这一大家子可真倒霉,这人吃亏一两次可以,我姐又不欠你们,不可能吃亏一辈子啊。要真是这样,还不如大家一拍两散,都别过了。”

黎文巧早上吃过饭,做完了家里的事情后,发现婆婆不在,就猜到事情要不好,急忙忙赶过来,刚到门口,就听到了弟弟这样一番话,顿时感动得热泪盈眶。

弟弟愿意帮忙,她必须要自己立起来,于是,一步踏进院子:“文山,你走的时候记得在车上给我留个位置,我要带着小草去城里。”

顾秋实点点头:“明天走吧,你回去準备行李,干粮就不用做了,我去镇上买点馒头酱肉,反正我们晚上也是住客栈,到时再準备后天路上吃的东西,等后天晚上就能到家了。”

馒头很贵!

各家不是买不起,但是却舍不得拿银子去买馒头,真想要吃,买点细粮回来自己蒸,能省不少呢。

看看他们三言两语就敲定了明天要走,张母没想过放儿媳妇离开……二儿媳常年住在镇上,一副眼高手低的模样,从来不肯主动帮家里做事。她看在儿子需要靠岳家的份上,便也不好吩咐她,反正也不怎麽见面,忍忍就过去了。老三懒,自己不干就算了,还拦着媳妇,她吩咐给三儿媳妇的事情永远都是敷衍了事,衣裳洗不干净,地扫不干净,洗碗不洗盆,每次都得她自己去再干一遍。

遇上秋收,夫妻俩也很少认真,就跑到庄稼地里糊弄,背粮食回家,一点路要歇好几次,人家跑十趟,他们能跑个五趟就不错了。

她不是没有骂过,可你骂你的,人家还是老样子,一生气,还躺床上养病,甚至还把娘家人找过来说她苛待儿媳妇,骂她把人当老黄牛使唤,生病了还不让人休息。

家里踏踏实实干活的,只有老大夫妻,她都不敢想象这二人要是带着孩子走了,以后家里那麽多的地要怎麽办。

“不行,我不答应。铁柱不去,文巧也不能去。”

黎文巧寸步不让:“你不让你儿子去可以,但我是一定要去的。”

张母在大儿媳面前从来都是想吼就吼,想骂就骂,多年的习惯很难改变,一着急又开始吼:“去什麽去?日子不想过了?”

“那就不过了。”黎文巧说完这话,看向自己的三弟。

她眼神里满是希冀,说到底,只有黎文山愿意帮她撑腰,她才敢回娘家。

顾秋实接收到她眼神,颔首道:“不过了也行,我生意做得还行,养活她们母女不成问题。”

黎文巧提着的一颗心终于放下。

她指望弟弟帮忙,嘴上说得底气十足,实则心里很慌。弟弟不肯帮就算了,如果因此和她生分,她都不知道自己会不会后悔。

顾秋实说干就干:“既然决定不过了,那村里谁家有笔墨纸砚,找点过来,咱们白纸黑字写清楚。以后谁也不耽误谁。”

闻言,张母彻底慌了。

“我没不让他们俩过日子呀,只是不想让文巧去城里……”

顾秋实摆摆手:“不要再说了,我姐姐嫁进门已经四年,她所作所为没有任何对不起你们的地方,如今只是我这个弟弟想接她去城里住一段时间你们就要拦着……黎家是嫁女儿,不是把女儿签了死契卖给你们家了!”

第377章 富商的账房女婿 十三

同村住着, 黎家人又不聋不瞎,早就知道黎文巧过的是什麽日子,他们认为, 即便是夫妻俩不分开,今天也要吓唬一下张家,让这个老婆子以后不要那麽偏心。

于是,文海立刻跑了一趟, 很快就把村长家里不常用的笔墨纸砚借了过来,小边氏也已经摆好了桌子。

顾秋实上前就要写,张母在这期间一直都在解释自己的不得已, 说黎家人误会她……没有任何人接话。

眼看真要写夫妻断绝关系的文书, 张母奔上前一把抓住顾秋实手中的笔。

“不行!不能分开……文巧,婚姻大事不是儿戏,你觉得自己委屈, 可是谁家的媳妇不委屈?你说到了我家有太多的事要做,但这村里哪家的媳妇都是这麽过来的呀, 当初我们两家议亲时, 都不知道文山会这麽出息, 你娘家穷,就只能嫁个同样穷的婆家,嫁人之后不干活……除非你愿意与人为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