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4页

夫妻俩好说歹说,薛斯年铁了心。无奈,杨家长辈只好帮他找了一个靠谱的师父。

薛斯年读过书,学得很快,做了三个月的学徒后,就开始拿工钱。一年三两银子。

三两银子对于十三岁的少年来说不少了,成年人都得有点手艺才能拿到二两以上的工钱。乍一看,他做账房先生也算是有前途,至少,养得起自己,成亲之后养得起妻儿。

要说杨家独女招一个乡下人做赘婿,这事儿本身就挺奇怪,即便是招赘,城里也多是年轻后生。这好事会落到薛斯年父亲头上,就是因为他长得好。

杨氏长得也不差,夫妻俩生的女儿花容月貌,兄弟俩也长相俊俏。就连杨承运,考中了秀才算是年少有为,得了一位举人青睐,将女儿下嫁给他。

薛斯年以为,他到了年纪之后选一个厉害点的女伙计成亲,生个孩子,如果可以,他攒下银子买点田地,以后供孩子读书。

但人算不如天算,薛斯年十七岁那年,他都看好了一位姑娘,準备找机会表明心迹,如果对方不讨厌他,就找人上门提亲。

他从书里读过海誓山盟一生一世,却感觉自己找不到那样的感情。还有,他前面的十七年都过得不算辛苦也绝对算不上好,在只能勉强养家糊口的情形下,谈感情就是个笑话。

还没来得及表明心迹,他有一次给兄长送东西去学堂时,被里面的一位学子拦住。

那人一开口,却是姑娘的嗓音。

原来这是从京城告老还乡的林大人的孙女,林氏飞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