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9页

可是现在不同了,这关系到他们自己的切身利益,如果投降真的成为大魏的属国的话,那么他们的地位虽然比现在要低一些,但是总比成为阶下囚,被大魏的士兵杀死好。

“今日召集众位大臣,是有重要的事情和众位大臣商议,众位大臣也知道如今边境的战事,情况非常的危急,虽然说我们的将士已经拼尽全力阻挡大魏的进攻,但是依旧节节败退,是时候想个办法了,继续这样下去的话,我们仅剩的那一点兵力也会被打完,到时候对大魏的进攻就没有一点阻拦了。众位将军联名上书,请求朕派人去大魏求和,不知道众位大臣有什么想法吗?”国君说道。

其实这些国君心里面也是倾向于求和的,如果大魏能够答应求和的话,至少他们能够保住皇室,虽然说不会有之前那样的地位,但是至少能够保住性命。之前那个国家的皇室虽然逃走了一部分,但是剩下的那一部分可是没有活下来的,他们可不想到时候死在大魏士兵的手里。

不过虽然他们是国君,但是这么大的事情,他们也不能单独下决定,不然的话肯定会引起朝中各位大臣的反弹,在这样的关键时刻,如果他们内部再出现什么问题的话,那真是回天乏术了。

这些大臣也觉得如果能够求和,确实是一个好的想法,因此众位大臣说道:“微臣也觉得求和是一个好的办法,不知道,皇上要派谁去大魏求和。”

“虽然说我们达成了一致,觉得求和是一个好的办法,但是大魏会不会答应还是一个未知数。虽然我们现在也不是没有一战之力,但是战争的结果已经很明显了,大魏肯定是会获得最后的胜利。虽然如果我们拼死反抗,大魏会受到一定的损失,但是如果大魏的皇帝,不在意这样的损失的话,那么我们就一点筹码都没有了。因此求和的队伍至关重要,不知道有哪位贤才愿意前往。”国君说道。

求和的事情确实至关重要,可以说是关系到他们三个国家未来的命运,因此这么一件重要的事情,不是随便哪个就可以去的,万一办砸了这件事情,岂不是让他们失去了最后的希望吗。

当然此时打胜仗,将大魏士兵赶出去这样的可能,已经被他们忽略了,连他们自己都失去了信心,觉得不可能有这样的可能了。

“启奏皇上,微臣愿意前往。”一个大臣站出来说道。

“既然葛老愿意前往,那就由葛老去吧,随行的人员任你挑选,到时候你和另外两个国家派去的求和队伍一起,务必要让大魏答应这一次的求和,这关系到我们几个国家将来的命运。”国君说道。

“微臣定将不负所托。”葛老说道。

几个国家一起联合起来,组建了一个使臣队伍,准备去大魏求和。当然在去之前,他们快马加鞭的给大魏的皇帝带去了国书。

与此同时,他们也准备好了送给大魏皇帝和后宫诸位嫔妃,以及一些大魏臣子的礼物,争取更多的人为他们说好话。

当他们上路启程的时候,整个队伍浩浩荡荡,他们带了不少的美人,金银珠宝,以及各式各样的特产。

大魏的皇帝也见到了这三个国家联合递交的国书,心里面有些惊讶,他还以为这三个国家的骨头有多硬呢,这才把一个国家灭绝了不久,这些人就准备投降了。

看来他们也感受到大魏的强大了,直接灭掉一个国家之后,他们就不敢再和大魏做对了,这是被打怕了。想到现在边境的情况,也难怪这些人着急了。

不过要不要答应这些人的求和呢?不答应的话,凭借现在大魏的兵力,一样能够把他们全部消灭,只是这需要时间,而且也会有很多牺牲。虽然说他身处高位,对底下的这些百姓的牺牲,其实没有太大的感触,但是如果能够将损失降到最低的话,他自然更乐意那么去做。

但是如果答应这些人的要求的话,虽然说会降低很多损失,但是获得的好处也会降低很多。如果是直接攻打这些国家,把他们全部都消灭,那么这些地盘,他想怎么发展就怎么发展。

但是把这些人留下来的话,就会有一些麻烦,万一在以后的发展过程之中,这些人给他捣乱的话,那还不如把他们全部消灭来得妥当。

不过现在也不忙下结论,等那些使者,到达大魏之后,看看他们怎么说,再下决定吧。

第五百九十四章:讨论

之前派官员去占领刚刚击败的那个国家,他已经感觉到有些人手不足了。虽然现在大魏还在全力培养人才,但是不是短时间之内就能够补充的。因此如果这些国家投降的话,那些国家的一些人才就可以接着使用,而不用全部杀死了,这样或许比自己费心思全部攻打下来要好得多。

当然这些都需要和那些使者去谈,就看这些人给出的条件如何了,要是这些人不识趣的话,即便有很多好处,但是为了以后更加的省心,或许这场战争还是得继续下去。

攻打三个国家,对大魏来说不是什么难事,甚至这已经是可以预料到的结果,所以皇上稳坐钓鱼台根本就不用担心。如果这三个国家有诚意的话,他可以答应。要是这三个国家不识趣的话,那就当没有这回事情,继续攻打就是了,都是一样的,反正他不会吃亏。

如果这三个国家愿意答应他的条件,配合他以后的统治,这场战争或许比他想象的结束的时间都还要早,而且有了这些人的配合,想要吞并这些国家的土地会更加的容易,或许在他有生之年,还可以再次吞并其他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