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8页

名门闺战+番外 秦兮 1174 字 2个月前

也太瞧不起崔应书跟崔家的眼界见识了。

崔应书摇了摇头,提起正事来就严肃了许多:“从前在太原的时候,你那时候尚在襁褓呢,你母亲就总是嘀嘀咕咕要跟她的太子妃嫂嫂结亲家的事,她想必就是看准了这一点才来挑拨的。倒也不算是觉得为了你,她大约是觉得,崔家也未必肯放弃未来国母这块肥肉吧,或者她是想,就算崔家不争,你要是动了心思,崔家也会顺水推舟的把你推出去推到太孙身边分一杯羹,这样一步走出去,以后自然就收不住脚了-----崔家有了崔家的女儿在太孙跟前,以后怎么跟宋家保持利益一致?宋崔终究不是同一家,到时候一个外甥女一个亲女儿,总得分出个高低远近来。她倒是会打算盘。”

不仅会打算盘,而且算的倒是门清,要是以前的崔华鸾,说不定就真的要咬死了不肯松口,求着端慧郡主成全了。

崔应书晓得女儿的意思,心里放下了一块石头,摸了摸她的肉:“你先生教的很是,天底下的好男儿千千万,哪里就真的只能围住一个太孙转?”

这话对着太孙他倒是没说,在重音坊里刚落了座,先跟他说了恭王妃来找的事:“我想着她既然进了宫在皇后娘娘跟前也吹了风,来我家就不会是白来,倒想瞧瞧她想做什么,就叫郡主见了她,她说要见华鸾,我也让她见了。”

周唯昭并没一路送恭王去皇陵,送了一段路就回来了,刚跟建章帝交完差,就匆匆忙忙的出来,此刻听崔应书这么说,就挑了挑眉:“她是想调唆崔家送女儿在我旁边?”

谁说在龙虎山上长大,跟着一群道士混久了就会变成木头桩子?瞧着也不尽然嘛,正一派的道长们毕竟都是能娶媳妇儿的,耳濡目染的看着师兄们找媳妇儿,看来在龙虎山上也学了不少东西,崔应书一本正经的想了想,点了点头。

第一百一十九章 在意

崔应书坐在周唯昭对面,见周唯昭皱起了眉头,忍不住叹气:“说起来,斩草就该除根,事情已经到了这个地步,本来已经撕破了脸,什么骨肉亲情都是虚的。”

崔应书其实也就是这么一说,他自然知道事情不能这么简单的一斧子就全都砍死-----恭王始终是建章帝的儿子,建章帝这人偏偏又子女心太重,他能下定决心把恭王的名声在天下人面前毁干净,就已经是极难得,再要更进一步要恭王的性命,却的确是不能了。

而太子跟恭王在建章帝如今跟前的形象都是心狠手辣不顾手足之情,更不顾血脉亲情的混账,周唯昭如今却因为这件事而越发得建章帝看重,建章帝觉得周唯昭仁德善良,跟他当年极为相像------太子跟恭王做的这么过分,周唯昭也从不曾多说什么,建章帝下了决定也从没不平过,觉得惩罚太轻。

好感就是这么一点一点累积起来的,崔应书叹了口气,周唯昭年纪虽轻,可这谋算人心的本事却跟宋楚宜一样,简直成了精,一步一步都走的极稳极踏实,如今愣是占尽了便宜跟优势,还叫所有人都觉得他们是受害者,觉得愧疚于他们,这可是难得的本事。

“只可惜已经用了这招以退为进,不能再中途变脸,叫人家以为你之前的宽厚都是装的,否则倒真该收拾收拾恭王身边的这批人,他自己的名声已经算是完了,可人要是不要脸起来,名声不名声的于他们也不要紧。圣上固然是想最大限度的保证他这十根手指根根都周全,想着叫恭王在封地待一辈子就得了,可恭王能这么想?他也不傻,就算您真的是想着放过他,他也不可能把自己的脑袋别在裤腰带上过日子。”崔应书啰嗦了一通,又道:“您瞧瞧恭王妃如今的做派,也就能猜得出恭王殿下自己的意思了。”

周唯昭的重点却不在崔应书说的这席话上,他皱着的眉头重又松开,亲手给崔应书倒了杯茶:“舅舅刚才说,恭王妃是先去了皇祖母那里,然后再去的您家?”

崔华鸾的心思周唯昭在回来的路上已经听她吐露过了,恭王妃连这点都能打听出来并且加以利用,的确不是省油的灯,要不是已经同崔华鸾说的清楚,崔应书跟端慧郡主又俱都是明白人,宋崔两家恐怕还真的要生了嫌隙。

可周唯昭对于恭王妃的做派并不觉得无法理解,人都是自私的,恭王妃是个很聪明的人,知道不管怎么样,两方已经不可能握手言和,那就只有不死不休,所以处在她的位子上,会做出这些挑拨离间的事并不稀奇。

可周唯昭介意她把手伸到了宋楚宜的头上,有时候他觉得,没人比他更明白宋楚宜这个小姑娘了,这个小姑娘隐忍自持,这个小姑娘怕受伤,却总因为旁人对她的一点好就愧疚不安,想着加倍的回报,他对她稍微好一点,她就恨不得把心都掏给他看。他时常想着,他不能叫这个好不容易才敞开心扉的小姑娘受一点委屈,不管是谁,都不行。

崔应书就说是:“不敢说你的不怕,把矛头都往小宜身上引了,也是想走断了你臂膀的路子吧。话说回来,你也须得提前做好准备。”

他拿起杯子啜了一口:“其实我也一直想说,咱们走的路不同意,到了现在才算是看到了一丝曙光。可也只是曙光而已,圣上千秋鼎盛,且有的等呢。说句大不敬的,你要是想真正立住脚跟,还真不能全靠着自己单干。”

他见周唯昭要开口,伸了手摆了摆:“我晓得你跟小宜说过什么,作为小宜的舅舅,我自然是高兴的,再没人比我更希望她好了。可是殿下,你如今就许她这样大的愿,以后能成真自然是好,若是不能,岂不是更伤人?自古以来,您见过哪位陛下一生一世一双人的?并不是我泼您冷水,是这听起来实在太天方夜谭了。小宜是个较真的孩子,你答应了,她就会当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