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是早有预谋,韩正清刚才若是还只是有些烦躁,这时候却真的是怒到了极点,他的儿子,除了已经死去的韩止,竟没个向着他的,真是叫人又气又恨,脚把凳子踢得粉碎,拳头把新换的桌子打的砰声陷出个坑,对着面色复杂的信使觉得有些没有脸面,只好挥了挥手:“给我带个口信给王爷,就说我没这样的儿子,让他要杀要剐都随意!”
他说的不是作假,信使只好应是,无所得的回了太原,都来不及先去家里梳洗就进了恭王府和恭王说这事儿,末了有些百味杂陈:“这侯爷,瞧着挺精明的个人,战场上也是出了名的精明厉害,怎么连家事也处理不好?”
这样的人长史心里有些说不出的不舒服,觉得如同令长史说的那般,连自己亲儿子都毫不在乎的人,真能真心真意的帮恭王打江山?
恭王却不管这些,不管怎么样,韩阳背叛不是出自韩正清的授意就好,松了口气忙着让长史写加急文书送去给吴千离,让吴千离务必除恶务尽,斩草除根。
至于韩正清的家事,他可没有什么心情去管。
韩阳跟韩语却不知道这些,他们正窝在去阳泉的小路上,这路塌过段,官府就在旁边另挖出条来,中间还有条地道,这还是崔家指的路,崔家说这还是马圆通他们那批人挖出来害人的,人没害成,崔家便重新挖开了打算用来存矿,现在倒是派上了用场。
等挨到了半夜,才听见外头有了大动静,韩阳先领着小部分人从后头绕出去爬上山,见军中人剩下不多,果然吴千离出动了许多人去追镇南王,便做了个手势,弓箭手们齐齐放箭,箭上涂着火油,射在帐篷上很快就着了火,晋地的风又大,风助长了火势,很快底下就成了片火海。
趁着乱,韩语韩阳领着人扑进去,早已经有斥候探明了放粮的帐篷在哪里,韩语领着人,能拿多少便拿多少,不能拿的,也都把火给烧了。再顺着来时的路回了城。
吴千离倒是收手的很快,离城门大约还有十里左右就不肯再动,想必是察觉到了什么,镇南王和定远侯原先预备好了的壕沟反而倒丝毫用场也没派上。
幸好粮却是拿到了的,胡应明大松口气,有了这粮食,也能再多扛阵子了。
吴千离回去却气的头顶冒烟,知道定远侯向来狡诈,所以追出了段路就觉得不对赶了回来,却没料到已经中了计。
这场火还被风势助长,连救也救不了,整整烧了二是余顶帐篷,死伤加起来千多人,他阴沉沉的在火势下看着片狼藉的驻地,面色难看至极。
原本已经把晋中围的差不多了,只要再给他十几天,他根本什么代价都不用付,就能把晋中拿下,谁知道他时存着不费兵卒的心思,却让定远侯跟韩阳他们钻了空子,心里悔恨得简直无法言喻。
副将和千户都劝他进白鹤村安置,免得再受偷袭,他冷笑了声,指着火势最旺的东北方问他们:“你们没瞧见受损最厉害的地方是放粮的帐篷吗?!他们根本就是用的调虎离山之计,先把我们引开,然后放火烧粮。”
话音刚落,斥候就进来报信,说是通往阳泉那条路上现了大批人马和车队的脚印,他冷笑了声:“看来不仅是烧了粮食,还抢了不少粮食。我们若是再藏,去哪里弄粮食?何况让他们拿到了这么多粮食,晋中还能拿得下?就是前面也危险了,他们必定是要取道阳泉去支援崔绍庭的!”
可是就算是这样又有什么办法?毕竟晋中如今有定远侯带着威海卫那么多人,时之间要打下来肯定是不可能了。
吴千离没理会副将的担忧,冷笑了声:“抢了粮食又怎么样?”
副将和千户都看着他,不知道他是不是被气疯了。
吴千离自己却不以为然:“别说他们不能把我们的粮食全部抢走,就算是全部抢走了,也就够那万多士兵的用度,其余的百姓们呢?”
千户眼睛都亮起来:“统领说的是,之前城里的百姓就已经因为没粮,66续续跟官府起了冲突,还有偷偷跑出来的”
副将也明白了吴千离的意思:“大人的意思是,让百姓们闹起来?”
吴千离点了点头:“放箭,总有能弄进城里的吧,再加派细作想办法混进城里,让我们的人闹闹事,让百姓们也知道知道这些人抢了粮食的事,我看看胡应明这个老匹夫到底是先安抚百姓,还是先拿这些粮食去救崔绍庭!”
第一百六十二章 惨败
胡应明当然是准备先把粮食分下去,他当了这么多年官,深谙民怨是一种多么厉害的东西,动了这么多人去偷的粮食,进城不可能没动静,有了粮食的事根本瞒不住,要是不主动开仓放粮,只怕城里晚上就要暴动,到时候吴千离再打进来,内忧外患一齐来,就算是有定远侯的人也解决不了问题。
这跟之前镇南王的设想有些矛盾,可定远侯却很干脆利落的赞成了:“胡大人的担忧有道理,吴千离不可能善罢甘休,偏偏我们的佯攻也没能引得他们彻底到埋伏的地点,因为这样,就算是他们有损失,这损失也很有限。等他们缓过来了,晋中的压力还是极大。”
韩语在一旁也跟着点头:“而且我们如果带着粮食走了,百姓们肯定会气疯的,到时候民怨沸腾,晋中是决计守不住了。我们一走,百姓们又闹起来,等于把晋中拱手让给了恭王,晋中这个地方都被他们占据了,我们就算是说服了阳泉的县令百姓,取道阳泉又有什么用?没有根基,还是立不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