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三个书院,为文坛之魁,学林巅峰,地位超然,每科都都多人中进士被授官的。
“三大书院,从不参政,但这三人进去之后,大约就不一样了。”
昭献太子也是一个相当了不起的人物,他为了他的懵懂的幼弟忧心忡忡,部署下这一笔的棋子。
裴玄素的人细细地查,很快查出蛛丝马迹,这三名大士进入了书院,一开始专挑贫家子发掘培养;之后地位上去了,富的贵的,也不乏之。
后来明太子真正出山,这里面有部分的人暴露出来,正是明太子的党羽。
“二十多年的时间啊,这三个人也确实眼光超卓,选中的都是能读书又有能耐的人。”
老师、同年、同窗,这些本来就是互相扶持,文官之间的重要关系网。
裴玄素左手边另有一张树状图,里面是沈星和董道登根据陆续的讯报,整理出来的。
密密麻麻,枝繁叶茂,从各地的低中高官员到朝廷的各部各品级都有。太祖皇帝至神熙女帝,历年间多次震动,让很多青年官员比正常速度要更快上位。
甚至,按这个图,目前太初宫裴玄素这边以及寇氏势力之下,都有好些。
吴柏等人拿过树状图去看,互相对视不敢置信,因为当中甚至有他们认识的人甚至学生。
他们知道两宫阵营必有互相渗透,但从来没想到,有这么多,是这些人。
所有人都震惊,一下子哑然屏息。
但裴玄素还没说完,除了文官,还有武官:“很早之前,我有这么猜想过,明太子既然有政变兵谏之心,那他会不会再有一个兵谏失败后的备用计划呢?”
毕竟,就算用了水道和兵谏,神熙女帝也不一样败北的。
假如没有成功呢?明太子有预想过吗?
结果,是有的。
文官这个暂不提了,书生造反,十年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