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4页

郑先生仿佛从一出生,就有了不足。

父母对他,也没有太高的期许。

只要他好好活着,能够顺顺利利的娶妻生子,父母就满意了。

父母没有太高的要求,郑先生并没有觉得轻松,反而有种不被重视的悲哀。

而更让他悲哀的是,他不但身体不如长兄、次兄,就是读书,也比不过。

父母亲人以及外人,都以为他是身子不好才不能好好读书。

而只有郑先生自己知道,就算他身体康健,他也不是读书的那块料。

不过有了体弱这个借口,他的平庸,反倒不被人注意。

郑先生却不甘心。

他加倍刻苦的学习,聪明人过目成诵,那他就读十遍、百遍。

再加上家学渊源,郑家的读书氛围、教育资源等,还是影响到了郑先生。

十六岁考中秀才,十九岁考中举人。

郑先生拼尽了全力,他很清楚,举人应该就是他的极限了。

但家人和外人不知道啊。

他们只会觉得,郑先生只是被身体拖累了。

二十二岁那年,郑先生不死心的参加了乡试。

结果,第一天就昏倒了,被人抬出了贡院,险些没有救过来。

郑家上下都被吓坏了,就是郑先生自己也认了命。

索性带着妻子和儿子,回到老家,修身养性,教书育人。

其实,就是万氏这个娘子,也是郑家精细挑选的。

门第不高,万氏的祖父还是农户,直到她父亲科举入仕,才算改变了万家的门户;

母亲是个好生养的,一人就生了四子一女。

万氏是长女,懂事起就帮着母亲照顾四个弟弟。

性子强,能支撑门户,还会照顾人。

郑先生的母亲,就是看中了万氏这一点,才不顾门第,为郑先生聘了万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