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常人家,能雇得起这么多人?
更不用说,这些人,未必就是雇来的。
郑晚君仔细观察,大胆推测:这几人可能是传说中的家生子!
而且,他们家,应该不止四个。
毕竟这些人都是专司其职,可郑家的水缸、柴房从来就没有空过。
还有定期送来的肉蛋果蔬,过年送来的牛羊家禽、皮子毛货等等……
“我爹娘只是低调,但我家极有可能是个大户人家。”
郑晚君默默将这个猜测藏在了心底。
随后,她开始有意识的打探消息。
还是一次去清风观的时候,遇到了当地的一位看着读过书的老人。
郑晚君拉着季克己,羊做好奇的孩童,向对方打听本地出过什么名人。
那位老者便骄傲的说:“河阴郑氏!”
郑晚君和季克己齐齐眼睛一亮。
郑氏?
“没错!就是咱们河阴县的郑氏。他们祖籍在河阴县河阴村,百年前,还是普通农户。”
“后来郑家出了个会读书的天才,十三岁考中秀才,连中三元,二十五岁被圣人点做状元。”
“随后的一百年里,郑家子弟全都刻苦读书,科举入仕。”
“最耀眼的一代,当属郑尚书,一门七进士,父子双探花。”
郑尚书?
礼部尚书郑启,郑晚君的嫡亲祖父,也是“父子双探花”中的父。
“子”呢,则是郑晚君嫡亲的大伯父,前年外放浙州,四品知府,前途无量。
郑晚君:……知道我家可能是大户人家,但没想到这么牛逼啊。
她的祖父已经是六部的主官。
再有几年,极有可能入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