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是原主母女悲剧的开端。
常爱国转业回家,有了工作,一家人准备去县里。
入职、搬家……随便一样都很重要,可常爱国要报恩,直接把娇娇摆在了第一位。
他有个战友,在城郊的空军基地。
而空军基地有个军区自己办的育红班,条件非常不错。
除了硬件、软件等各种条件,最重要的还是“人脉”。
这个育红班里的孩子,基本上都是空军基地的二代、n代们。
他们的父母、长辈,要么是飞行员、要么就是航校的老师。
众所周知,空军的待遇,几十年来,一直都是最好的。
困难时期,大家都在挨饿,空军基地却还是会有牛奶、鸡蛋供应。
常爱国所在的郊区,还有一些大妈、大姨在空军基地当保姆。
从常爱国少年时代起,就有个固有的概念:空军基地有着最好的一切!
常爱国既然要把娇娇当成小公举,自然要给她最好的。
所以,他想把娇娇送去那个育红班。
偏偏他已经转业,而就算不转业,他也是陆军,跟空军基地并不搭嘎。
非内部家属,想要进入,那就要想办法。
“还能有什么办法?花钱呗。”
顾倾城淡淡的丢出一句话,“现在可是八零年代,改革开放了,一切开始‘朝钱看’。”
想要跨户口、跨区域的读书,那就掏钱。
只不过那是针对于小学、初中等正规教育,似育红班这样的学前教育,还要花费大价钱抢学籍,在后世或许还比较常见。
但在当下,真的算是稀罕事儿。
当然了,也正是“少见”,才能凸显出常爱国对于娇娇的重视啊。
顾倾城想到这里,骨碌一下,从床上坐了起来。
她通过原主的记忆得知,婚后这几年,原主持家有道,一个人带着两个孩子,却还是攒下了不少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