纠结之下,他还是决定当个鸵鸟,把头先埋起来,等秦尤问了再回答,等埋头的沙子被人刨了再抬头吧……嗯……

谁想到秦尤压根就没问。

秦尤看完剧本后,给傅非曲发了几个问题,基本都是关于几个态度模糊的配角是怎么看待女主角的,因为傅非曲的剧本暂时还有点青涩,有些地方也不知道是他就喜欢这么写,还是能力不足,写得比较含糊,对观众来说这点含糊可能不是大问题,还能引发他们的思考和讨论,但对于演员来说就是很大的问题,秦尤得弄清楚到时候拍摄时,自己和这几个配角的互动该是什么模式。

傅非曲一边感动——这个演员看剧本好认真哦!

一边纠结——她怎么没问我为什么觉得她适合主角呀……我答案都准备好了……

其实他选中秦尤的理由很简单。

那天他在片场跟着他叔学习,他叔拍完第一场,也就是顾四峰和刘飞宁的戏后,就跑去夸他们了。

他叔觉得自己讲话声音很轻,但他叔上了年纪,自以为的轻声细语其实都能把别人吼得脑壳嗡嗡。

所以他隔了老远也能听见他叔在说些什么,他还忍不住在心里吐槽了一下——他叔这工作态度,太职场老油条了吧!居然让演员当混子……就算是商业大片,难道不也该尽力让所有演员发挥到最好吗?哪有让好演员迁就差演员的道理,难道不该反过来,将好演员作为标杆,让其他人努力朝这个标准看齐吗?哪怕要一遍一遍磨,一遍一遍教……虽然这样是辛苦了点,但这不就是导演的作用吗?

傅非曲这就是还没被现实毒打过,等他自己正儿八经导上一部片子就知道了,有些演员那就是天生缺了一窍,他说破嘴皮子都没用的,再怎么折腾也就那样了,要么让好演员放飞成就他或她的角色,要么就是强行把长板折断去达成电影的和谐。

而且他也没考虑成本,乍一想,好像投资小的小片子才要节衣缩食,哪哪都得考虑节省成本,拍商业大片的话,手就松多了。

但这是不可能的。

像《b计划》这样的片子,每多拍一天都是在烧钱,甚至雇几个人真往火堆里扔纸币可能也比它烧钱的速度慢一些,所以傅导哪有那个火星时间去一个个调教没天赋的演员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