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夏给知冬说了些悄悄话,知冬笑着走进来,两手托着十一皇子的细绒白边玫红锦缎小薄袄。
知冬把小袄递给十一皇子,笑看向三皇子,“柴火和水可以雇客栈的伙计来帮忙。”
三皇子惯会顺着杆子往上爬,得寸进尺道:“也可以雇个丫头烧水洗菜。”
十一皇子拦住他三哥的妄想,“要是这样,你待在皇宫里就行了,不怕没人伺候你。”
三皇子不敢再提此事,父皇和母妃在喊他回家娶媳妇,他还不想回去。
仔细想想,他忙活了三天,回头看,其实也没啥,熟能生巧,他第三天就比第一天感到轻松,手上的水泡是他等不及烤薯放凉,直接伸手拿,被烫的。
三皇子看了眼十一皇子正在研读的书本,不感兴趣。
这本书在皇林书院的时候,被夫子反复拿出来考核,他倒背如流,直到现在还记忆犹新,张口就能来上一段。他实在是腻歪这种处处胡说八道的书,不想看第二眼。
十一皇子也不爱看这类虚头巴脑的东西,如果没有这外出的三年,他也许也跟皇城里的学子们一样把这本书奉为圭臬。如今,他跟着小姑姑行走,看过了不同的风土人情和学风学派,能很容易地看出一本书的价值。
这本书已落伍。
在十年前,这本书称得上价比千金,现在这本书已没有研读的价值,只做普通书本看既可。
他如此认为,皇林书院的夫子和他父皇没走出皇城没有他的这份文学修养,仍把这本书作为评断学识的标准,每次考核,都是这本书上的话和释意。他为了证明他在外面没有荒废学业,不得不认真地研读这本书,时不时地接受父皇写在书信中考察,他父皇以为他考察的隐晦,他不会察觉,可惜,小姑姑一眼就看出了父皇是用多大的心思写的这封看似简单的书信。
为了不辜负父皇的这份用心,不想看也得看两眼,权当哄他父皇开心。
十一皇子按照皇林书院夫子的授课速速翻看了几页,默背了片刻,确定无误,不再继续翻看。
室内安静无声,十一皇子拿出彩墨作画,他母妃让他每隔一段时间便给她一副画像,便于炫耀。
为此,他的画功是进步最快的。他想着,难得他体弱多病的母妃终于有了这种比拼孩子的胜负欲,唯有日日一副自画像才能表示他的万分支持。
十一皇子全身心地投入到自画像中,三皇子背着手绕着看,摇头道:“画像与现实相距甚远。这唇红齿白的俊俏小生,我还以为是余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