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地主却道,“你去粮店买,买价是不是两文五三?”
王地主想卖得贵些,张老头想便宜些。站在自己的立场,道理都说得通。
看着他锱铢必较的样子,张希瑶总算明白这地主为何会这么破的衣服了。见他们你来我往,谁也不让谁。总这么吵吵嚷嚷,猴年马月才能谈好。
她就主动插上一脚,“阿爷,里正家不是也有吃不完的粮食嘛。他家给的就是两文四二,你何必跟王地主死磕,伤了两家的和气。”
张老头一愣,看了眼孙女,随即反应过来,叹了口气,“我这不是想省点力气嘛。”
他拍了下大腿,冲王地主连连道歉,“对不住。咱们别为了这点钱吵吵把火,让小辈们看了笑话。你们把粮食拉走了吧。”
王地主听他不买,有点急了,“说好了要买,你咋不买了?”
“算了算了,你不想便宜卖,我不想花贵价买。你们快把粮食拉走吧。”说着张老头就招呼两个儿子过来帮忙。
王地主见他们把粮食抬上板车,狠狠心,一咬牙一跺脚,“罢了罢了。就按你说的价。”
张老头心里暗喜,给了孙女一个赞赏的眼神。
算钱的时候,1068斤是2584文56,王地主不舍得抹零,称重后,抓了两把麦子就算是多出来的钱。
张家人也是见怪不怪。
没两天里正就派人过来收税,他们家没有地,但这时候农民的税分为许多种,除了田赋,还有丁口之赋(即人头税),还有其他税目比如:明耗、暗耗、折变、和买、预借、义仓、脚钱等等;杂税有各种头子钱、科罚钱、契约钱、勘合钱等等。(1)
张家人口多,总共要交一贯459文。
也就是说他们辛辛苦苦种的十亩地收成也就只够交税。
张希瑶没想到颂朝商业如此发达,对农民的盘剥竟如此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