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页

城西梨花街西面的商铺,原本都属于豪绅季家。季家虽算不得世家,却也是南方的大族,郡望在繁州,这边的季老爷只是二房,如今子侄有了出息,急于在北方置产,把铺面给了林婵,但那座大宅子“南湘苑”风水太好,不舍得出手。

唐粥这一个多月到处打听,找到了相对合适的三个宅子。

第一个是两进的宅子,就在梨花街,方便管理商铺。缺点是不够大,还临近商铺,或许会有些吵闹。不过反正它和后方的小院价格都不高,可以一起买下,杜绝外人,安全性好。

第二个是三进的院子,位于城西靠东的方位,又临近内河,便于出门游玩,或是去衙门办事。

第三个是四进的大院,位于城南,园林构造,布置精巧。只是传闻死过人,到底不吉利,对生意人来说有些忌讳。不过林婵向来不在乎这些,所以还是列入了考虑。

这三个院子都打了井水,还有别的院落或许更好,但没有水井,林昭节之前就叮嘱,没有水井的不要。林婵功臻化境,旁的都不用担心,小心不过是为了更周全,唯一担心的就是水源。

林婵喜好清静,又要练功,原本选的是四进的大院,但在船上的时候,江秋洵上船的第二天,林婵忽然改了主意,改了二进的小院。

昭节有些不解,问:“二进太小了,卫护恐怕住不下。”

林婵道:“旁边的院子也买下。”

昭节满脑袋疑问,道:“岂非大费周章?何不买那四进的院子?”

林婵道:“初来乍到,临近商铺,便于巡查商铺。”

昭节见林婵主意已定,不再辩驳,“哦”了一声,但心里还是嘀嘀咕咕:“分明已经定了大院子,怎么忽然就改主意了?”

忽而又想到——换了小院子,人多了是住不下的,门房住外院,银杏打理主上起居,苹末负责厨房,这二人住主院的左右厢房,那她住哪儿呢?也住主上的正房吗?

她在师兄弟五人中年纪最小,是林婵的关门弟子,从小当女儿养的,年幼时一直睡在林婵旁边的小床,倒是没有什么不习惯。只是如今她都这么大了,还睡主上床边的小榻?

于是她又跑去询问林婵,却听林婵告诉她,住左边的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