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有话说:
[1]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君子人与?君子人也。——出自《论语》
[2]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出自明末清初顾炎武的《日知录·正始》
[3]何以利吾国?何以利吾家?何以利吾身?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出自《孟子》
[4]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居上不宽,为礼不敬,临丧不哀,/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出自《论语》
[5]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出自《论语》
[6]何以观之哉——出自《论语》
第61章
◎春山夫人◎
檄文迅速传播, 这天下不乏有义气之人,当即响应,拍案而起。
“夫人所言极是。”
“岂可颠倒黑白改换日月, 寒此人心!”
“不知是哪位夫人?”
“正是那位创办书院,素有仁善之名的夫人。”
“将门虎女啊,如今几个孩子也是不凡, 大有作为。”
“……”
各地州府紧闭门户, 官府不敢正大光明投靠,更不敢提供援助,是以谢津如今仅有培养多年的五千兵马,他看着这檄文, 眸色变幻不断。
他废了这番功夫,调离嘉平将军, 本以为再攻取京城便如探囊取物,没想到常戎安藏了这许多年,表面平庸无奇, 实则深受信重。
“嘭——!”
他一掌拍于案上,底下端坐数人,皆是噤若寒蝉,不敢多言, 如今天下大势如此,再无退路,谢津咬牙道:“遗诏呢?”
“禀殿下, 宫中探子已被斩杀,无法挟持六皇子妃。”
谢津:“可有派人搜寻诏书?”
“恕属下无能, 未能找到。”
谢津皱眉, 遗诏这样的东西, 不可能一点痕迹都找不到,他又问及赵家几人:“将军府和赵家如何?”
“禀殿下,常家已调集城中兵马,正于京城备战,赵在泽封锁皇宫不出,六皇子妃把持中宫,赵在洹正率兵而来。”
“赵在凌呢?”
几人面面相觑,一时竟无人回答。
谢津心下一紧,陡然想到些什么,喝道:“立刻派人沿路截杀赵在凌!务必赶在谢淮之前,不必生擒,格杀勿论。”
“是!”
当下便有一人匆匆而出,即刻点兵出营。
谢津握了握拳,留给他的时间不多了,必须要拿下京城。
“明日攻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