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他更清楚, 眼下朝纲未定便已见腐朽、却雄心壮志开拓版图的魏氏王朝,早已容不下辽西——这块风霜之下得以偷存的沃土。
那些一心求娶他赵家女的王孙贵族,哪个不是养尊处优、视人命于无物?哪个不是目中无人、轻狂不可一世?
不曾经历战场, 不曾痛悼同袍,又岂会知晓辽西如今的和平,得来有多么可贵。
哪怕是他打小看着长大的魏骁, 他的亲外甥, 说到底, 亦不过将他赵氏族人与麾下军士, 当作轻贱不值一提的垫脚石:
昔年巴蜀之战,魏骁受他之命领军偷袭,反遭人刺杀、一度流落在外。
后来,历经千难回到魏军军营,魏骁做的第一件事,却既不是彻查奸细,亦非书信陈情。而是将曾与他一同并肩作战的二百轻骑尽数坑杀。
奸细死,忠心护主者亦死, 无人得以幸免。
其手段之残忍,所决之武断,引得军中风言风语甚嚣尘上。
就连随军征战多年的赵二赵五, 一时间, 都对这位“小主公”的行径颇有微词。
只不过, 那时赵为昭千里传信,家书中的一句“宁可错杀, 不可放过”,还是让彼时一心向着妹妹与亲外甥的赵莽决心将此事压下不提。
他那时相信,帝王之风,或许本该杀伐果决。
直至如今,再思及此,方知这杀伐果决的背后,何尝不是高高在上的轻慢与冷血。
自己活着的时候尚且如此,待自己死后,赵家军归于他母子二人之手,又会是何等景状?
赵莽不愿想,也不敢想。
他只知道,自己撑着这最后一口气,也要为跟了他半辈子的赵家军,为他们的族人、亲人、家人寻一条后路。一条能够保下他们,也足够让他们全心托付的后路。
而来日,若是魏弃要争那九五之尊的位置,辽西同样是他的靠山。
何况,自己的女儿本就生来貌美,身份尊贵,世间无数男子趋而求娶之。
这份姻亲,既是保障,也绝不辱没魏氏门楣,从此,魏弃更能与他赵家互为倚仗,上逐皇权,下护辽西,无论如何,总还有条出路可去……也算是他这一生,对顾家人最后的赎罪与补偿。
顾离没能给这个儿子留下的保护与荫蔽,如今,他代她来给。
潜龙在渊、蛰伏多年的九皇子,如今,是时候现于人前,问鼎宫阙——
毕竟世间男子,无不如此啊。
赵莽长叹一声,眼神望向不远处紧闭的门扉。
试问这世间,还有什么比无人胆敢置喙的至高权力,来得更叫人为之着迷?
他相信魏弃会懂得自己的良苦用心。
御书房中。
魏峥手中朱笔微顿,奏折上洇出一片醒目的墨痕。
许久,他方才垂眸望向面前叩首于地、肩脊不住颤抖的老太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