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政王这是在威胁本王?”
“不敢。”
魏骁笑得淡然:“既已同在一条船上,又何来威胁之理?只是情势紧急,不由拖延——须知,这百年难遇的寒冬,于我们而言,战事难捱,”他盯着手上那紫红肿胀的冻疮,摊手,又握拳,许久,方才抬起头来,“于大汗,于大汗的子民而言,寒冬冷月,原野荒芜,未尝不难捱。再拖下去,于你我皆无益。”
两方结盟,明面上看,是他辽西一味送来金银求和。
然而辽西作为商贸要道,税利之便、得天独厚,这也是为什么赵家二十年来始终对辽西寸步不让,一个辽西土皇帝,甚至远比上京真正的魏帝过得潇洒自在。与他们相比,草原物资之匮乏,这一路上,他早已心有成算:
都说突厥人天性嗜杀,喜劫掠,然而本质上,依然是受制于天。
漫长而严寒的冬天,收割了草原的全部生机,再加上阿史那絜近年来势力消减,对突厥各部的掌控力日渐衰弱,几名王子、更是为争权斗得头破血流。
阿史那絜太需要一场为政权正名的战争,需要一份能够保全族人活命的口粮。
若非如此,岂会轻易松口,将那好不容易找回的神女血脉拱手相让?
而他魏骁——比起那些贪得无厌不受掌控的突厥兵,更需要的,是一尊能让辽西民心所向、让赵氏心甘情愿马首是瞻的“镇宅符”。
他们本就是“平等交易”,互有盈亏。
所以,不远千里而来,给够阿史那絜面子的是他;如今,毫不留情挑明这一切的也是他。
阿史那絜闻言,脸上笑意渐渐敛去。
看他的眼神,亦从一开始的审度嘲弄,多了几分毫不遮掩的忌惮意味:
看来,魏家人里,也不是只有魏弃那般不管不顾的疯子,抑或魏治这般,胆小软弱却总得庇佑的草包。
魏骁却依旧不闪不避,淡淡道:“大汗帐中,着实温暖如春。可半月来,我兄弟二人为赶路,却是忍饥挨冻,全无怨言。难道,这还不够大汗想要的诚意?”
“难道,便是这般的诚意,仍要受大汗的千般考验,万般刁——”万般刁难。
帐中气氛,于表面平和之下暗潮涌动。
魏骁后话未毕,帐外,却倏然传来几声整齐划一、且声调昂扬到令人无法忽视的:“参见英恪大人。”
以及。
“……参见公主!”
“参见公主!公主当心脚下。”
“公主——”
本该毕恭毕敬的语气,偏偏,又多了几分刺耳的、没话找话又非要找两句话来说的殷勤。
魏治虽说对这公主“没有丝毫兴趣”,可非要说起来,与眼前这不好对付的老可汗相比,一位也许国色天香、甚至别有几分异域风情的公主,显然还是要有吸引力得多。
是以,听见声音的瞬间,这厮便毫不犹豫地循声望去:
一双眼瞪得浑圆,见那毡帘撩起。
而后,一道莫名有几分眼熟的高挑倩影便在他眼皮底下钻进帐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