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夏各州省,乡试录取名额都有定数,江州一般是九十至九十五人左右,可同考官推荐上来的名额,却足足有一百五十多份。
范琦耗费了两日的时间,才终于取中九十三人,只是在排列名次的时候,却在第一和第二之间犯了难。
严泊帆的行文风格,他一眼就能看出来,说实话,就他这水平,胜过第三名已经算是勉强,若是真将他点做了头名,就实在有些说不过去了。
想到这里,范琦心里不免升起几分恨铁不成钢之意。
他故意将四书题出得堂堂正正却又平平无奇,便是为了让所有的考生都无法出彩,之后又提示策问与漕运、商税有关,本以为严泊帆凭着家世和阅历,定然能脱颖而出!
可惜人算不如天算。
范琦将盖过严泊帆风头的那份卷子又拿了起来,仔细再读了两遍,暗自叹息道:天将麒麟才,谋算皆成空,无奈,无奈!
以鹿鸣书院山长在内的八位同考官,俱都是七巧玲珑心,早就将范琦的纠结看在了眼里,一个个目光犀利,就等着他公正裁决。
范琦没那本事堵住这些人嘴,只能提起朱砂笔,在严泊帆所答的试卷黄纸上写了个二。
名次出来,范琦拱手笑道:“诸位辛苦,走吧,一起去至公堂,瞧瞧选中的都有何人。”
“为江山社稷选良才,不辛苦。”
八位同考官客气过后,便跟着范琦一起出帘门,入外帘至公堂,与外帘官一道,拆号填榜。
一个时辰后,九十三位举人露出真容。
范琦看着排在严泊帆头上的名字,笑道:“姓顾?倒是没听说过江州有哪个书香门第是姓顾,也不知其祖上是何来历?”
鹿鸣书院山长眼里闪过几分玩味,亦笑道:“虽说英雄不问出处,不过此子祖上,倒是确实有几分来历。”
范琦惊讶道:“莫山长与其相熟?不如说来听听。”
莫有才坦然道:“我与他不熟,与其恩师倒是有几分交情,至于这顾家小儿,……陛下两个月前追谥的明德文正公顾衍之,便是他的高祖父。”
范琦闻言陡然色变,却很快又恢复泰然,只心里久久不能平静。
他今日将有如此来历之人亲手送上乡试头名,也不知道将来对他们旧臣一系,是有利,还是有害?
第三十三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