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次相不以为然道:“越是重用越是处于风口浪尖,一颗小小的棋子罢了,你且等着看吧。”
顾清晏不知道有这么多人在替他担忧,第二日依旧早早地去宫里当差。
说起来,他如今这份差事,除了有些得罪政事堂诸位丞相之外,倒是好的不能再好了。
大夏立国不到三十年,南边世家侵田隐民无数,赋税年年不齐,北方外族依然虎视眈眈,时不时还要越界挑衅一番,还有西南等地土司猖獗……,等等大事小事,每天由各部转呈的折子,经过政事堂众位参知政事合议好后,会由顾清晏直接送到皇帝面前。
若只是送个折子倒还算不上是好事,但耐不住皇帝是个勤政爱民的,大事小事都要过问一下。
许多事情的前因后果又十分复杂,奏折上有时候又写得不清不楚,皇帝自然需要再了解一番,因此顾清晏每日的工作,其实就是在皇帝和六部、大理寺、督察院,甚至五军都督府等衙门之间周旋,相当于一份跑腿传话的差事。
可不要小看了这份跑腿传话的差事,以前皇帝有什么要过问的,都是直接问政事堂,政事堂若是知道便直接回答,若是不知道便派人去各衙门询问过后,再来回答。
所以看出来了么?
以前回答的政事堂和现在传话的顾清晏,其实都能间接影响皇帝的决策。
举一个很直观的例子,若是两个衙门打官司,皇帝让顾清晏去分别问话,这时候顾清晏如何回话,或者先回哪个就很有讲究了。
若顾清晏真要偏帮哪个,凭他六首状元的才学,都不用歪曲事实,只需要巧妙地组织一下语言,到时候传到了皇帝耳朵里,说不定就会因果颠倒,重心偏移。
更别说还有个大家都懂的“先入为主,后入为客”的道理,有时候他先回哪个就已经算是偏帮了,所以顾清晏这个小小的中书舍人竟也成了众人都不想轻易得罪的存在。
但偏偏就有那么些人想要尝试。
事情发生在林方旭兼职中书舍人的第二日,起因是威远伯府的小公子,据说企图在玲珑阁门口调戏一名女子,并和该女子的兄长打了起来,双双被五城兵马司的人给锁进了牢房里。
小儿子嘛,自然比较宠溺,以威远伯府的地位,将人从五城兵马司里捞出来应该是很容易的,可偏偏他企图调戏的女子有个做御史的爹。
御史一张嘴,皇帝都敢怼,何况你一个区区武将家不能继承爵位的幼子?!
两家人闹得不可开交,五城兵马司又谁都不敢得罪,这事便顺理成章地闹到了皇帝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