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匈奴人而言,正是最艰难脆弱的日子。
春寒料峭,气候依旧寒冷。
在卫青营帐,此时众将军十分的苦恼。
匈奴人随着水草而迁徙,而单于的营帐在那,哪里便是王庭,由此,此时反攻匈奴,最重要的就是找到伊稚斜单于的王帐。
为此,卫青为了最后找到匈奴单于主力,让各部将军领着各自人马到大漠搜寻。并严令不得出塞百里,半月必须全部而归。
这一次,并未发现匈奴王庭,只是攻破了匈奴一些小的部落。
于是三月,卫青再次下令以大漠为界,继续搜寻,依旧未能找到匈奴主力,各队人马都只攻破了一些小小的部落。
如今正是四月,若是找不到匈奴王庭,等过了春寒迎来夏天,匈奴水草变得丰厚,匈奴缓过神来,汉朝便会错过战机,届时不好与陛下交代。
营帐中,众人正商讨战事。
由于霍去病是卫青的侄子,被允许进入营帐讨论战事。
军中向来用实力说话,这时他还没有立过多大的功绩,因此只是再一旁听着。
“如今已经四月,还未曾找到伊稚斜单于本部,不知将军是否还要派大军出塞?”说话的是公孙敖,此次战役,他被刘彻封为中将军。
卫青还未说话,一旁的李广已经开口:“如今两次出塞,都未曾找到伊稚斜,若是继续让大军深入大漠,军中的粮草经不起如此大的消耗。”
李广作为后将军,最重要的是负责粮草补给。
一旁的公孙贺提议:“不如先派斥候前往大漠搜寻,若是找到单于主力,便派斥候将消息传递回来,派大军支援。”
“这个提议甚好。”李广赞同。
公孙敖同样点头。
赵信却有些犹豫:“我手底下就一万人,若是碰到单于本部,战力悬殊,我怕难以对付。”
赵信本是匈奴的高官,后来投靠了汉庭,对于匈奴习性非常的了解,知道自己不是对手,因此有些犹豫。
卫青也不放心赵信一人带兵深入大漠,他既然能投降一次,保不准打不过便会投降第二次,不由问道:“既然如此,可有谁愿意与赵将军一起作为斥候,搜寻匈奴王庭?”
众将士商议了许久,最后右将军苏建出列:“末将愿作为斥候,与赵将军一起深入大漠。”
苏建出身世家,根基在大汉,有苏建监督赵信,卫青总算点了点头。
他淡淡道:“允。”
此时,一旁的霍去病道:“启禀将军,末将愿与苏将军和赵将军一同出塞。”
这话一出,众将领的目光移向了这个俊俏的少年身上。
霍去病寡言少语,擅骑射,作为天子近寺,卫青的外甥,此次前来,他们只当他是来混军功的。
这两次出塞,虽然他都有参与,但都是跟在卫青身侧,并未出战。
见霍去病请求一同前往,苏建立即拒绝:“此行危险,霍校尉还是留在营帐为好。”
赵信也道:“对啊,若是遇到匈奴主力,我等可无暇顾及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