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啊,把打赏的银子还给了我,还另外给了二三十两,让操办范大哥回来祭祖和请族人吃酒的事情。”许杏把银子放下,叹口气,“咱们这儿都这样热闹了,却不知范大哥什么时候回来。在外头那么久,也不知道生活得怎么样,受没受委屈。”
“您很惦记大人?”官差说了,长青是一甲第二名,不用参加朝考,直接授翰林院编修之职,正七品的官,回来祭祖之后秋天就正式上任了,所以大家都以“大人”相称,这可跟岁数无关。
许杏点头:“那肯定的啊,任他是谁,离家那么久,也没有个消息回来,能不担心吗?”
她一脸关切,坦坦荡荡,让同贵放弃了探问。她年纪大些,原来在老家的时候也听说过些事情,她观察着,只觉得长青跟许杏两个感情很好的样子,可现在看来,终究是年纪太小了,大概是互相扶持的家人情分吧。
长青到家的时候,天气已经很热了,正好赶上麦收。家家户户都在地里忙碌,也就是范家家里才有人。因为多数作坊的工人都告假在家,许杏只好带着几个丫鬟赶工。她们在后院作坊里,直到同文过来给许杏请安,她才知道长青回来了。
迅速的扒下大围裙,她连忙去端水洗手,跑得太快了,心跳得通通的。
长青正坐在堂屋里跟金氏和赵氏说话,许杏进来,他回头朝许杏的方向看了一眼,笑了笑。
许杏只觉得心里的扑腾躁动一下子就平复了下来。她脸上挂了笑,也不出声,自己在角落里坐下,听他们说话。
“这回真是七品官了?那不是跟县太爷一样?”金氏还在确认。
“是,都是正七品,不过我在翰林院修书,就是读书写文章的,县令大人主政一县,有实权。”长青尽量解释得直白易懂。
“都是七品官就行。”金氏摆摆手,“你才多大个人,当县太爷也不一定能支使动底下的人,读书做文章就很好!”
“那你在家读书做文章就行了,非得那么远,上京城去干啥?”赵氏皱着脸,“你才多大个人?”
她倒是出于关心,长青还没说话,金氏就道:“你知道个甚!长青在京城做官,那是光宗耀祖的大事!光窝在这个村里有啥本事?”
“那不行,我跟着你去,我给你做饭!”赵氏很快就想到了办法,“正好我也看看那京城是个啥样子。”
长青耐着性子道:“我年纪小,又是头一年考上,衙门里允许我住在值房里,不用交房租,衙门里也有伙房,管饭,不然就凭我一个月五两银子的俸禄,根本生活不下去的。但是不能带家眷,不然就只能自己租房,京城里的房租极贵,负担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