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会儿铺子里的人挺多的,有在堂食区坐着吃东西的,有等着酥肉炸好了买些回家的,也有买包子的,还有在柜台一侧准备买粉条的,都听着小二口若悬河的介绍自家的炸货工艺。
有人悄悄的嘀咕:“这小二是个二傻子吧,人一问就把底子都漏了。”
而“二傻子”小二已经开始转而推销粉团甜汤了:“客官,您这是辣着了?咱们店里有甜汤,专门解辣解腻的,用的是细白的红薯淀粉捏成的小圆子,跟红小豆一起煮的,小豆煮得酥烂,起锅再加上红糖,甜而不腻,您尝尝?”
人家把方子都说给你听了,多有诚意啊!食客便道:“那就来一碗吧。”
其实加了红糖的红豆沙是有一点儿甜腻的,可是外面红扑扑、里面白生生的小圆子却不腻,咬在嘴里还有嚼头,让它们这么一调和,整碗甜汤还真就不腻味了,当然,刚才吃炸鱼炸肉和酸辣粉的油腻火辣也都没有了。
“还真不错,来小二,会账吧。”食客掏出一串铜钱放在桌子上。
小二欢欢喜喜的收了钱:“承惠六十八文。”
“哎,你先别走,我问你,你这嘴皮子跟脱了缰的野马似的,把你家厨子的手艺方子都倒了个干净,不怕你们东家收拾你啊?”食客叫住小二,问出了在场所有人的心声。
小二哈哈一笑:“嘿!多谢客官关怀,您听明白了这做法,小人就算是办好了差事啦!咱们东家开这个食肆,可不单是为了赚这个吃食钱,还有那头呢!您各位都听会了,是不是想自己做来吃?或者自家也开个小食肆?那您不得买粉条买淀粉?喏,那边儿,咱家就卖啊!咱们这食肆后院现开着作坊呢,粉条跟淀粉,一斤也卖,一千斤也有货!”
总算把该说的词儿都说完了,他放了心,笑呵呵的去招呼下一位客人了。
“还真是这么回事儿。”另外一张桌子上坐着的中年食客拈须微笑,接着吩咐身边的小厮,“去跟他们柜上说,咱们要买五百斤淀粉,问问他们能不能给送过去。”
“老爷,咱家可是大酒楼,他这儿这菜色也进不了咱们酒楼吧。”小厮有些纠结,“别买回去大师傅不用。”
“咱们也有不少炸菜,用得上,粉条也要些,这东西虽便宜,可是做素斋倒是不错的。”中年人解释了一下。
小厮领命去卖粉条的柜台处排队了,中年人才自语了一句:“食肆送方子,倒也有趣。”
许杏尽管很想去看看食肆和作坊销售处的营业情况,可是身份所限,并不好直接跑过去查看,只能在府里等消息。
同喜端了一盘子水果进来,看她神色有些严肃,便微笑道:“夫人也别急了,再有一个多时辰天就要黑,到时候同贵指定来的,您先吃点儿东西,很快就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