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拜六,妇联就出面请了人民日报的记者过来做了专访。
礼拜天的人民日报的显要位置就刊登了这道专访。
礼拜六那天等报社记者走后,郑司长还跟施愫愫表示了惭愧,说误会了她。
没想到施愫愫坦白说她跟妇联的同志说的都是她真实的想法,她确实想帮助到那些弱势妇女,也想让更多的单位能多给她们提供工作机会。
但这也不妨碍她借着这个机会给厂子宣传出去,两利的事儿何乐而不为呢!
郑司长那天还有些没大明白,可今早一来上班,董秘书就过来汇报说,给日化二厂那边打电话一直接不通,好容易打通了才知道,全是全国各地打来订精油香皂的。
郑司长这下对施愫愫更欣赏了,这孩子小小年纪,竟是走一步算三步的。
有这样的女儿在前刷足了他的好感,郑司长对施常青更要青眼有加了。
第136章
闺女那么大能耐, 爹肯定也有几把刷子。
没有像接见施愫愫那回,还要评估确认一番, 见到施常青,没有迂回,郑司长开口就给他安排好了工作。
原来森工司下面有家木制品厂,厂里生产的产品一直没什么竞争力,开始还能维持在饿不死吃不饱的状态,这两年已是亏损到需要司里补贴了,可说是司里最扯后腿的一家单位了。
司里讨论过几回后,前阵子就准备给木制品厂关停合并到木材加工厂那边,让木材加工厂再扩大下产能。
可等坐下来谈的时候, 只第一回 合,在关于木制品厂的人员安排上就没谈拢。
两边都各据一词谁都不让份儿, 郑司长火大到不行, 正准备强势干预时,恰好九原那边跟总局推荐了施家父女。
提起施愫愫, 总局这边的主要领导都知道这么个人。
她要调来,郑司长这边二话不说就接收了。
至于施常青,郑司长开始是没什么想法的, 结果后面听到人事处长在那里介绍, 说施常青负责的厂子生产的家具都卖到哪儿哪儿了, 郑司长一下就想到了木制品厂,这人来的正合适了。
这不他跟着就把施常青也要来了。
之后听到施彦铭和姚立民的情况,想着施家还真是人才济济,起了惜才之心, 郑司长又顺势留下了施彦铭。
营林司那边也没走空,高兴地接收了姚立民。
回头郑司长就撤销了木制品厂和木材加工厂的合并决定, 专等着施常青来了把摊子交给他。
之后就看施常青能不能给木制品厂给带出起色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