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陈学年就推不出这样干净清白的子弟,他只有自己。
虽然骂霍思城的时候他没出面,甚至世族弄死谢恺之后他也没占到多少便宜,但是他也被认作世族中的一员,更是历任南帝慜帝谢恺弱帝几人的官,他是彻底洗不清了的。
所以他只能空望着别的世族重新起家,自己枯守在武昌,等待传闻中那位真正管事的人到来。
到时候要打要杀,都随便吧。
陈学年叹气。
至少等他们来了,这江南的旱灾,也就能有个头了。
他就是为了这个,才肯听从陈伯的劝,亲自到军营里和那些士兵对证的。
二月十一日,武昌城终于迎来它的新管理者。
新的武昌太守也姓陈,叫陈俊理,当然是个女官。
这也是江北政权的最大特点了,她们的所有高官,都是女子,听说都是从那个神秘的妇好书院毕业,在基层干过两三年以上,才一点一点升上来的,不管是处理基层事务还是治军理政,都是一把好手。
武昌世族们连福帝都接受了,对一个女太守又有什么接受不了的呢?
何况这也不是他们说接不接受的时候了,满城百姓和十万士兵都殷切盼着这位新的武昌太守的到来,城中已经传遍——霍思城手里有个梅博士,梅博士发明了抗旱稻,旱灾年景也能种活,不仅不死庄稼,秋天还能略有增产呢!
武昌尊了福帝,就是归入了霍思城手下,成了霍思城的地盘,那新来的武昌太守一定会带着抗旱稻来的!
江南的旱灾有救了!
江南百姓有救了!
这位叫陈俊理的太守也没有让殷切期盼的武昌百姓和十万士兵失望,当然,她也已经解释过了,她和陈伯真不是兄妹,就是赶了个巧,不过她和陈伯是有交情的,什么交情呢?以前当过一阵子的同学。
所以陈太守来之后,第一个就找到了陈伯,要他帮自己一个忙。
“江南百姓九死无生,武昌城外千里焦土如焚,我料理世族霸占的田地简单,可找人重新耕种这些土地却难。你这十万士兵以前应当也是种地出身,与其空养着,不若给我帮帮忙,领一部分田地做军屯。”
于是武昌城的十万士兵,就有两万人直接领了武昌城外的焦土重新开荒去了。
剩下八万则被陈太守分成四部分,以缩小了一圈的云梦泽为中心,向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建立军镇,收拢附近出没的流民,发给抗旱的稻种,让他们重新种田。
江南大乱半年,百姓为了找吃的,能走出几百里,早就不知道家乡在哪里了,但是一方土地有一方土地的脾气,一个农民要用十几年才能和一个地方的水土熟悉起来,知道这里的土地如何耕,如何浇,如何肥,适合种什么,又怎么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