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

他进到衙门后院,马若奇的堂哥和另外两名秀才已经在园中品茶了,只是看上去表情都有些紧张不自在。

马若源瞧见颜君齐,朝他招招手,颜君齐坐到他边上。

五人里只有他们两个是末档,进了府学,他们俩八成就是一同上课的同窗,马若源对颜君齐印象不错,便同他搭起话来,“常听若奇提起你,以后咱们都是同窗了。”

颜君齐施礼。

马若源问:“这几日我便要先去州府租宅子安置,颜贤弟可定下了哪日去?不妨咱们同行。”

颜君齐道:“还没定下,马兄不必等我,我若到了,定去拜访。”

马若源点头:“下个月才开课,其实也不着急,哎,我还想在家中多留几日,家中长辈生怕我去晚找不到好宅子,对州府不熟悉,又要带许多东西。”

马若源忍不住和他嘀咕。

马若源都二十三岁了,孩子都有了,他这一去,一年半载才能回来一趟,他爹想让他带上妻儿,只是孩子还小,他娘又舍不得孙子,光谁去谁不去,带什么不带什么,家里已经来来回回争辩好几遭了。

妻儿去,仆人就要多带,人多,东西就多,人多,上路就麻烦,他这两天也被吵得头痛。

见颜君齐年岁尚小,马若源忍不住问,“颜贤弟还没成亲吧?”

颜君齐莫名听到这么一问,生出几分茫然,“尚未。”

马若源挺羡慕地感慨道:“那还是你自在呀!”

另两人听了,也心有戚戚,和马若源就出行搭起话来。

颜君齐这才知道,坐在前面,半脸胡子的就是这次唯一非补录的秀才。

这人瞧着已有三十多岁,也是为带不带妻儿带多少东西多少银子头痛。

颜君齐插不上话,安静听着,又过了半个时辰,最后一名到齐了,他们五人一同被叫去见县令。

县令对他们一番勉励,每人送了十两银子两册书,又留他们吃了午饭,席间提及他少年读书时之不易,众人都勾起苦读的回忆,再听县令谆谆教诲,愈加的心神激荡。

待他们散去,县令独留了颜君齐。

县令和蔼地问他:“家中可准备妥当了,可有什么难处?”

五人中,颜君齐最小,家境也最差,那三十两束脩,只怕颜君齐不好凑齐。

不料颜君齐道:“并无。”

他起身作揖,“学生尚有一事想问。”

县令放下茶盏,“你说。”

颜君齐问:“不知县中何时再考录文吏。”

县令一怔,他想过颜君齐会有种种疑问,却没想他竟会是这个问题。

“你想考文吏?”

“正是。”

“你可知吏与官,天差地别。”

“知道。”大岐的县官全要朝廷指派,至少要是举人,若他成了观阳县的文吏,便不能再科考,穷其一生,最多只能在观阳当个师爷。

“那你因何……”

颜君齐平静道:“学生家贫。”

县令叹气,“空负一身的才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