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处?什么益处?”

庄鸣岐张了张嘴,倏然间回过神来。

神仙确实带来了风调雨顺……但因为上神喜欢游乐,汝国各处大肆修建合神仙心意的行宫。

最开始征役用的是罪犯,后来罪犯不够了,只能去征召百姓。

可是百姓是要种地的啊,神仙只管风雨,不管凡人是否能填饱肚子。

部分城郭的田里荒草萋萋,只余下十岁孩童在田里耕种。

乡野间的活祭也根本管不住,或者根本就没人管。

当今圣上一味讨好上神,甚至将乡野活祭当成“汝国子民诚恳侍奉上神”的证据,欣喜万分地呈给上神。

到后来,活祭已经不满足于父母杀子,竟有几乡,由里正为首,杀尽乡里幼子。

不知多少孩童死在了祭台上,却没有人敢问,没有人敢管。

加之上神好美色,男女不忌,各州府搜刮好颜色的处子入京。

凡此种种,不胜累举。

明明是神仙临世的祥瑞,可到如今,汝国上下百姓食不果腹,庙宇里香火不断,田野上饿死者尸首无人收敛。

朝中又只知上神,不问黎民。

太子屡屡上表,却屡遭贬斥,往往旧伤未愈又添新伤,

当今圣上膝下子嗣不丰,不然早就要废太子以安上神之心。

国都内,奸妄横生,人人自危。

有儿女者或想孩童入仙宫服侍,或提心吊胆,怕骨肉分离,书院内竟无一学子。

风调雨顺?

对于现在的汝国来说,风调雨顺有什么用?

“可是……无论成与不成,殿下都……”

若成了,弑神的罪名之下,太子安有命在?

若不成,得罪上神,岂非更是死无葬身之地?

一豆昏黄的珠光下,太子归剑入鞘,神色平静。

“刈国已经降了,有我或无我都无妨。”他漆黑的眼瞳里,两丛烛光跃动,“可我是太子,怎么能将汝国的子民交到神仙手上。”

尤其是那样的一位神仙。

他带来的不是风调雨顺,是要让汝国步入深渊的最后结局。

既然圣上万万不肯得罪神仙,那也只有最后一个办法了。

弑神而已。

他既然能杀第一次,自然也能杀第二次。

仙宫宫门开启,太子殿下持剑入仙宫。

他并不鲁莽,不会在明知神仙法力无边的情况下还要直接杀上去。

这位年轻的太子,曾在边关驻守的将军如捕猎的鹰,静静等待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