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体能,再好的技战术都发挥不出来,没有体能,一切的战术都只是空中楼阁。”

这句话,让当时与会的张栋成记到了现在。

在体能之后,苏凉确实将技战术与战术能力放在了第二梯队的重要度位置上,但只要看看在首位上的体能,华国队的教练组就明白了苏凉的核心想法——不论技术和战术有多么的新鲜,体能才是一切的基础。

从这一点上,也能够看出苏凉个人对基础能力的重视程度。

在那之后,华国队的不少教练都以苏凉为例子,给他们各人手下的小选手好好地上了一课。

因为这个赛季苏凉的彻底崛起,在那段时间,华国队中也吹起了一股子技战术为王的风潮,有些小队员觉得苏凉的能力实在是帅,因此会在比赛中下意识地去模仿苏凉,可是不仅技术不到位,就连体能都不到位,最后的模仿结果就是四不像——就像是苏凉在世青赛选拔赛中所批评的那个选手一样。

直到教练组拿着苏凉亲自做的短道速滑竞技能力拆分表给他们的选手上课,才逐渐将一些有些走弯路的选手给掰正了回来。

用苏凉的话来说,如今的海外选手,滑行风格凶悍、推土机类型选手盛行,这些对手领滑能力强悍体能更强悍——最简单的就如塞缪尔亚当斯,面对这些选手的时候,苏凉是可以凭借自己的技战术和洞察力实现超越,可如果他不具备最基础的体能,无法在比赛中保持一定的滑行速度,那么就算他具备超凡的洞察力,最终也可能在比赛中因为体能耗尽而根本无法抓住超越对手的时机。

正是基于这些考虑,苏凉还给国家队提出了参考全能王赛事设置定点成绩的方式——例如1500米的赛事,选手除了整体节奏之外,还需要掌控好前500米、中间500米以及最后500米的节奏,分别在500米、1000米和1500米的位置设置定点,要求选手必须在1500米的训练全程中,合理分配自己的体能和节奏,最终达到完美达标的目标。

在国家队接受了苏凉的建议之后,张栋成已经听队内的教练说,经过几个短周期的训练,选手们的成绩已经有了稳步提升。

苏凉的能力在国家队内也再一次地得到了广泛的认同。

总之,以苏凉这样的表现和心态,张栋成是觉得,就国外这些采访对象的评价,根本就戳不到苏凉的心,更别提影响苏凉的比赛心态了。

张栋成觉得,就这?对苏凉的影响恐怕还不如这一次酒店的标间变成大床房的影响大呢!

***

华国队队内对苏凉算是充满了信心,但是他们也清楚地知道,在连续两个赛季的参赛之后,曾经对于苏凉并不熟悉的对手们,如今收集到的与苏凉有关的资料应该也已经越来越多了。

事实上也确实如此。

像是加拿大队内,加拿大队的教练组和分析师连同塞缪尔亚当斯、本杰明威廉姆斯、崔昌熙、孙志元、埃利泽勒佩奇等与苏凉有过交手经验的选手,在此次前来瑞典哥德堡之前,就已经开过多次针对苏凉的分析会议。

“这是一个绝对冷静的战术为王的选手,不过也不是绝对没有缺点。”

加拿大队里的一位分析组成员指了指苏凉在世青赛上的表现:“这是苏凉在上一届世青赛上1000米单项上的状态表现。”

“在当时的世青赛比赛过程中,曾经有华国队的选手传出过苏凉体能不足,500米单项或许体力难支的传闻。”

塞缪尔亚当斯和本杰明威廉姆斯是第一次听说这件事情。

“体能不足?你是说苏?”

“不要开玩笑,那一届的世青赛他是三个单项的金牌得主,同时还是全能王的称号获得者吧?”

塞缪尔亚当斯和本杰明威廉姆斯和苏凉有频繁接触,还是在上个赛季末和这个赛季中午,他们与苏凉频繁接触的时间里,苏凉早已经结束了短道速滑世青赛的比赛,同时在经过了上个夏训周期的训练之后,苏凉的体能情况已经被他拉到了及格线。

所以在塞缪尔亚当斯和本杰明他们看来,苏凉或许在体能上不算优秀,但是他具备后半程外道强行超越的能力,这就代表着他的体能实际上整体问题不大。

作为上个赛季与苏凉同场参加过世青赛的崔昌熙和孙志元两人则对于当时的苏凉体能传闻有着更为深刻的记忆。

孙志元点了点头,道:“是的,我也想起来了,当时是华国队的那个大个子,孙睿翔传出来的消息——在500米单项的阶段就出现这个传闻,以至于当时许多人都认为苏凉会是华国队500米军团中的那个弱点。”

“但是很显然,这一切都只是误会,最终拿下那一届世青赛男子500米单项冠军的选手就是苏凉——关于他的体能问题我们更倾向于那是一种场外干扰战术,用来让他的对手们放松对他的警惕。”

“我们并不这样认为。”

加拿大队的分析团队是非常专业的,他们不仅拿出了一些当时的相传传闻例证,同时还调取了华国国内冰雪王国短道速滑版块上的相关帖子等等信息。

“我们搜集了大量的材料,从这些材料信息中可以得知,苏凉在第一个赛季参赛时,个人体能确实是他最大的劣势。”

“包括他第一次参加短道速滑世界杯京市站的比赛,当时华国队在1500米这个单项上派出了他参赛,500米则是沐远笙,1000米又是另外一名选手。”

“虽然从华国队的角度解释,他们这是为了给年轻选手更多机会,但是实际上也能够看出,这其中或许就有苏凉体能相关问题带来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