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萧君泽露出惊喜的笑意:“景烁?你不是襄阳书院的景烁夫子么?信都芳当时给我介绍过你,还记得么?”

没想到啊,居然是这位,很好,很多大饼他不用画了,很多知识也不用再教一遍了,完美!

祖€€却是惊得跪在地上颤抖:“见过陛下,陛下恕罪!草民前去襄阳,非是叛朝,只是看了河阴镇上的书本,一心求学,这才改名易姓,求陛下宽赦!”

“这有什么罪,”萧君泽笑了起来,“当时你在襄阳书院毫不出头,也不敢在我面前多问,想是藏拙了,如今你和信都芳一南一北,正好各开一处书院,让他看看你的实力。”

祖€€这才大大松了一口气,随后试探道:“敢问陛下,可否用襄阳城的书案?”

萧君泽道:“自然可以,但你若有自己的教案,也可按你的法子来,对了,你不是过来献你父亲的大明历么,带来了么?”

什么??

祖€€心中激动万分:“带了带了!陛下,陛下您怎么现在才继位啊,要是早些让父亲知晓,他必能看大明历为国所用的一日!”

天啊,以陛下的数术之道,一定知道这大明历的优异之处,父亲啊,你的历法终于推行天下了!

“这怕是变为难他了,”萧君泽微笑道,“他是萧鸾的长水校尉,我若上位,他怕是根本不敢让你出头。”

祖€€顿时一窒,父亲是明帝的心腹,怕是确实要过上提心吊胆的日子,但一想到在襄阳城里,刺史大人的开明与智慧,他恭敬道:“陛下心怀天下,能容四海,是我等小人之心了!”

“吹捧的话不必说了,”萧君泽指尖在桌案上轻点,“建康城外的丹阳有煤铁石灰,你既然是从襄阳过来的,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吧?”

历阳这个名字他很陌生,但只要知道后世那里叫“马鞍山”,就知道这里的资源多到什么地步了。

祖€€当然知道,一时间心绪激动,不能言语。

“朕会将历阳县便划入南京、咳,建康城治下,”萧君泽难得地行使了皇帝的权利,“知道你不擅俗物,所以,会有人来帮你。”

祖€€受到的冲击有些大,只是讷讷点头。

于是萧君泽一招手,一名俊美温文,衣着简朴,却难掩一身贵气的青年从屏风后走出,微笑着对祖€€道:“在下元彦和,以后便多有叨扰了。”

“彭、彭城王??”祖€€惊得整个人都裂开了。

天啊,我朝陛下这是勾结了北魏意图谋反?

不不不,乱想什么,分明是北朝亲王勾结南朝,意图€€€€神啊,北魏权势最大的宗王,隐姓埋名来南朝当个浊官,他图个什么啊?

“有不习惯的告诉我。”王座边,他的陛下还在温和地对元勰交代。

“没事,”元勰对自己的横跳过来,感觉十分奇异,笑道,“这种奇事,可太有趣了。”

他是真的不愿意去面对太子和任城王、弟弟这些兄弟亲人的争权夺利,可又怕辜负兄长重托。

如今过来,便当是放半年假吧€€€€是的,元勰觉得,在君泽这里学到了当学之术后,就得立刻回去帮助兄长。

萧君泽与他相视一笑。

一切皆在不言中。

-

四季节轮转,从莺飞草长,到冬雪蔓延,光阴流转间,似乎什么也没变,又似乎,什么都变了。

长江滚滚东流,从襄阳到建康的船舶一日多过一日。

时光飞逝,一转眼间,南北两朝,已经和平了三载。

这三年里,建康城在不远处的历阳县建立书院,又借着此地的煤铁之利,把襄阳城的货物打得鼻青脸肿。

于是,长江两岸的两处基地,一者依靠着北朝和蜀中,一者依靠着江南繁华之地,分庭抗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