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看到林阿姨感动地落下泪,林叔叔伸手摸了摸他的头。
目送他们起身走进主卧,低声商量许久,最终决定留下她。
第二年,弟弟出生了。
出于称谓的关系,他很快发现她这个‘姐姐’名不正言不顺,并非这个家天然的一份子。
男孩子嘛,调皮,张狂。
生气的时候会说:“这里又不是你家,给我滚出去!”
烦闷的时候说:“你又不是我亲姐姐,装什么装!”
有一段时间,大概进入青春期,生活在同一屋檐下,他以找她的麻烦为乐。
故意传假消息,让她办错事买错东西,被大人责骂;
故意赶在家长会当天装病,叫着嚷着不准他们去她学校。
诬陷她偷东西、让她背黑锅、动辄乱翻她的房间试图找日记……诸如此类的事情举不胜举。
大人应当有所察觉,只是亲生与非亲生之间,终究隔着一条线。
他们不曾出面阻拦儿子的恶意刁难,故事件愈演愈烈。
他变得很喜欢抢她的东西。
……她为数不多的东西。
一开始是房间,接着轮到她钟爱的纸笔、相框,难得生日收到的p3,攒两个月早饭钱才买来天鹅水晶球。
再后来,他要她饭桌上的位置,要她上学的名额,要无所不用其极地剥夺她的存在感。
林秋葵当然能感觉到,她在这个家里一点一点地枯萎;一点一点地坠落。
从姐弟款上下床铺到弟弟睡床她打地铺、从同一个桌上吃饭到大家吃完她吃、从所有人住同一层楼到她一个人住进低矮的阁楼。
他们如同两株植物,生长在同一块不太肥沃的土地里,争夺着极其有限的阳光和水。
假如是亲生姐弟,她还有资格争一争、闹一闹。偏偏他们不是。
这块土地原本就不是她的。
太阳不是,水不是。
连洒水的壶上面都不刻着她的名字。
那么她还能做什么呢?
她哪还有脸抱怨呢?
故而被娇宠的弟弟旺盛地、自由地往上生长着。
残缺的她只能一退再退,不住退缩往狭隘的角落。
高中毕业后,她没再上大学。
都说经济独立是一个人独立的基本条件,她打着好几份工,隐约感到长辈的态度在软化。
说不识相也好,贪婪无度也罢,她竟渐渐奢望起自己能拥有一只狗。
“后面的事你知道了。”
“我终于发现在那个家里,他们不想给我的东西,就不是我的。他们一时兴起想给我的东西,可能也不会在我这里待很久。哪怕我自己另外想办法得到的东西,自以为只属于我的东西,它到底还是不属于我……”
人生不是自己的,谁让她年少轻狂,鲁莽地许下承诺。
情绪不是自己的,谁让她寄人篱下,过于明显的喜怒哀乐,容易惹起祸端。
她一度不想面对这些事实,宁愿懒懒散散糊糊涂涂地混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