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页

这些人都是陶叔供出来的同伙,得知陶叔下了大狱,立即停止行动藏匿起来。

他们怎么也没想到,关键时刻会遭到队友的背刺。

经过长达一日的审问,这些人也很快被斩首或流放。

杨知府一招杀鸡儆猴,成功唬住了太平府一众拍花子,很长一段时间不敢再有动作。

百姓们对雷厉风行知府大人的爱戴更上一层楼,逢人就夸知府大人好。

家家都有孩子,谁也不敢保证下一个被无良拍花子拐走的不是自家孩子。

对于全体太平府百姓而言,好消息只一个。

可对于安平县百姓而言,还有一个好消息。

第一批拍花子的判决下来,当天府城来了一群官兵,在众目睽睽之下抓走了县丞。

一问理由,原来知府大人幼子被拐是县丞的手笔。

上一任县令出事后,县丞视县令之位为囊中之物,不料半路跳出个程咬金,抢了本该属于他的县令一职。

县丞恨上了褚大人,更恨上了举荐褚大人的杨知府。

褚大人的儿孙在祖籍,县丞无法对褚大人做什么,就盯上了杨知府的孩子。

书斋里,书生们都在讨论这件事。

“他在任这几年,不仅贪墨了上万两

白银,还给拍花子大开方便之门,就算有人因为丢了孩子报官,县丞也会把事情压下去,不让上头的人知道。”

“这种人千刀万剐也不为过。”

韩榆不置可否,向掌柜付了定金,拿着要抄的书离开。

头顶烈日,韩榆没走几步就出了一身汗。

但他不敢用书扇风,生怕弄坏了,只能忍耐下来。

“二哥,再过半月就是院试了吧?”

韩松眸光沉静:“是。”

韩榆偏头看他:“二哥打算何时再下场?”

韩松递给韩榆一方帕子,示意他擦汗:“三年两次,明年或三年后。”

韩榆想起韩宏庆:“今年三叔也准备下场呢。”

“凡事不可操之过急,十拿九稳才最好。”韩松淡声道。

韩榆表示赞同,转而说起课上先生讲授的文章。

两人边走边说,很快回到私塾。

还没坐下,一位同窗跑过来:“韩松韩榆,你们三叔出事了。”

韩榆顿时觉得一阵头疼。

自从升到甲班,就没见韩宏庆来上过课,韩榆一度以为他放弃院试了。

近来韩榆沉迷学习无可自拔,早忘了有他这号人。

乍一听人提及,就是不好的消息,这让韩榆有些烦躁:“他怎么了?”

同窗摇头:“那人只说韩宏庆出了事,让你们过去一趟,其余什么都没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