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西签好名字,说了一句,“兄弟,你这身材和气势挺适合在军中讨生活的。”

对方显然一愣,随后笑着说道:“战场是要死人的,我家只有我一个儿子,爹娘不舍得我入伍,我也想多活几年呢。”

木西笑笑没说话,把签好名字的清点单递给他。

对方又说道:“我感觉木东家这身气势也很适合在军中待着,尤其是眼神。不知道木东家有没有进军队的想法。”

“我也想多活几年呢,日子过得去,又新娶了夫郎,暂时没有进军队讨生活的想法。”

对方笑笑,和他打过招呼带着人和车子离开了腊肠工坊。

第106章

最近镇上新开了两间店铺,十分引人注目——一间以鱼虾为主的酒楼,名为“大鱼大虾火锅铺”;一间是卖果酒的酒铺,名为“木乔果酒铺”;两间店铺的客人每天络绎不绝,卖的东西也让人交口称赞,听说两家还是一个东家。

这两间店铺卖的东西十分招眼,两间店铺请的管事也让人意想不到——“大鱼大虾火锅铺”的管事温二是小孩子,“木乔果酒铺”的掌柜温三也是小孩子,两人看起来年龄全部不超过十二岁,但说话做事面面俱到,让人很难挑出毛病。

后来听人说有人在街上见过这两间铺子的小管事和小掌柜,当时这两人和其他孩子正在街上乞讨,没想到许久不见,他们摇身一变已经成为了管事和掌柜。

木西不想一步一步壮大生意,直接拿出三分之一的积蓄,带着那群孩子中年龄最大的木一和赵凉一起去了一趟红山县县城和临县永安县,木西和赵凉合伙买下五间铺子,这些铺子全部用来开酒铺。

木西命人在每间店铺都挂上刻有“木乔果酒铺”字样的牌匾,牌匾右下角刻有和酒瓶包装上一致的商标图案——“木”字化形,中间“一”加粗当树杈,“丨”当树枝,一“丿”一“乀”做树叶,“丨”下方坠有三颗葡萄,整体看起来像是一串带有枝叶的葡萄。目前酒铺里卖的酒种类较少,除了葡萄酒便是桃花酒和杏子酒,每种酒都用巴掌大、水滴样式的小酒瓶装着摆在货架上,酒肚上刻有商标和果农采摘葡萄或桃花或杏子的图案以作区分,瓶口用木塞堵着。

到了永安县,三人首先去了一趟安平镇,木西找到张天和他说了自己开酒铺的事情,问他要不要在他开的铺子里摆上一个货架,像卖腊肠一样也进一批果酒在店铺里进行售卖,每卖掉一瓶自己会给他一定的提成,而且自己可以保证整个安平镇只有他这里可以买到“木乔果坊”出品的果酒。

张天有些犹豫,他依靠卖腊肠赚了一大笔钱,买下这间小铺子又给家里盖了青砖大瓦房,把夫郎和爷爷摆的小摊换成了店铺,虽然他也想多赚钱,但是他从来没有卖过酒,也没有卖酒的经验,担心会让酒全砸在手里,辜负了木西对他的期望。

张天也知道木西是看在他们往日的情面上想要拿钱给他赚,想拒绝又不好拒绝,不过他在尝过木西给的葡萄酒后瞬间便喜欢上葡萄酒的味道,而且夫郎和爷爷也很喜欢,爷爷当天晚上睡觉之前喝了一杯,结果一觉睡到第二天早上,也没有像往常一样出现半夜忽然醒来再难睡着的情况,张田想着这么好喝的酒应该不难卖,他最终还是选择答应。后来,张天还在与木西同行的赵少爷的引荐下认识了安平镇赵氏医馆的掌柜和镇上两位有头有脸的商人,彼此攀了几句交情。

……

木西三人回到镇上天色已晚,木西将木一送到镇上的铺子里和温二他们团聚,大家在酒楼里吃了一顿丰盛的晚饭。

木西在客栈住一晚,第二天一早便赶着马车回木家村,刚进村子便有人热情地同他打招呼,每个村民脸上都带着笑容和对生活的满足,木家村出现了一片欣欣向荣的场景。

“木西,你从外面回来了。”

“是啊,大娘怎么看起来这么高兴?是不是家里有什么好事发生。”

“哈哈哈,家里吃喝不愁了,可不就高兴嘛。这还要多亏你家和许家啊,如果不是你家在村子里开了‘木乔酒坊’,许家开了腊肠工坊,把我三个儿子和儿媳招进了工坊做活,又在村子里请人去山上摘葡萄,让我和当家的也有工钱拿,可以把水田里养的鱼虾卖给你家,家里养的几头猪卖到许家,我家现在还为钱发愁呢。”

“怪不得大娘看起来这么高兴,以后日子会越来越好的。”木西也乐呵呵地回复。

“可不是嘛,这日子越过越有奔头了。这天气越来越冷,以前一到冬天就担心家里东西不够吃,衣服不够暖和,有人生病没钱看病,今年赚了钱,兜里有钱,我家也能过一个舒服的冬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