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有就是游廊里的事,总共就这么多接触,所以他们调查了纪若愚。
纪若愚的父亲纪端睿,年纪轻轻就考上了秀才,他本能留在村里做村长的,可他志不在此。
为了能够一心一意地读书,纪端睿卖了老家的房子和田产,在县里买了一间宅子,可是再往上考,纪端睿却一直考不上。
祖祖辈辈的积蓄全给他读书了,如今,除了一座破旧的宅子和秀才的名头,纪端睿什么都不剩了。
他只能靠着代写书信为生,日子过得还不如巷口卖馄饨的。
他觉得自己能够考上秀才,应该是比大部分人强的,他读过书,会写字,他的一生应该辉煌灿烂,实际上却一事无成。
跟他同期的郑宝来,当了村长以后吃香喝辣,要雨得雨,他的长子死了,他也不当村长了,但是那些年捞下来的银子,足够郑宝来度过一个富足的晚年,可是纪端睿错过了。
朝廷会安排举人,去其他州府的县城做县令,秀才却不行,村长大部分是上一任村长举荐,村民推选,县令看着差不多,就能当。
可是纪端睿离开他们村三十多年了,没有人记得他了,他们村也一直没有空缺,一辈子就一次的机会,后悔也没有第二次了。
邻里们习惯性地叫他纪秀才,他却觉得他们是在讽刺他,他总觉得别人在对他评头论足,在嘲笑他当年看不上村长,如今落魄的连生存都难。
纪端睿经常对纪若愚说:“你要是考不上举人,就干脆别出门了!出去就会被别人笑话!他们全都会在背后议论你!”
会笑他的麻布衣,笑他碗里没有肉,笑他说话粗鄙、不懂礼节,笑他跟那些山沟里长大的、一个字也不认识的土包子一样,笑他还不如街上卖馄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