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2页

陈、希亮不光很欣赏苏轼,更是颇为照拂苏轼。

只是时间一久,两人的矛盾就显露出来。

苏轼虽学富五车,才高八斗,可那脾气像犟牛似的,但凡他认准的事儿就没有回头的时候。

别说他的上峰陈、希亮能劝的动他,就连王弗都够呛,唯一能说服他的就是苏辙了,可惜,这兄弟两人相隔甚远。

再说那陈、希亮,更是犟牛中的犟牛,就算撞了南墙都不肯回头。

一来二去的,两人的矛盾就结下了,说是如今两人在衙门里碰到了连话都没说。

苏辙想到自己六哥那犟脾气,只微微叹了口气。

一旁的元宝也跟着担心起来,虽说他是苏辙的随从,但他的亲哥哥来福却是跟着苏轼的,自然也担心的很,直道:“少爷,这下该怎么办啊?”

苏辙却是很快镇定下来,冲他笑了笑:“这件事倒没我们想象中那样严重。”

说来这事儿也是因他而起,当初他在信中几次劝苏轼遇上事儿莫要硬撑,多与他说说,更说自己在汴京消息肯定会灵通一些,兴许能帮着他打听一二。

不说这话还好,他说了这话,苏轼就要他帮着打听打听这陈、希亮是什么来头,话里话外皆是“八郎救我”的意思。

他扫了眼面色急切的元宝,只道:“当初陈、希亮陈大人刚被调去凤翔府时,我就已打听过这人,陈大人虽性子执拗,但却是个难得的好官。”

“这一点,从六哥的信中就能看得出来,他虽写了如今他与陈大人见面连话都不说,却也说了凤翔府旁的同僚对他不错,这也就说明陈大人并没有仗着自己的身份不准那些同僚与六哥来往。”

“以六哥的性子,只怕还做得出来对陈大人吹鼻子瞪眼之事,换成寻常人可是忍不了,这位陈大人也就不搭理他而已,可见已是难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