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页

揽流光 鹊上心头 1144 字 1个月前

“在这种情况下,族学能教导出最好的解元,却可能教导不出状元。”

这是现实。

崔云昭的声音很清脆,如珠落玉盘,在堂屋里回荡。

三堂婶听得很认真,没有因为她只是个年轻晚辈而敷衍。

相反,她甚至是若有所思的。

崔云昭所言确实是如此的。

科举并不仅仅是知识丰富,学识优异才最好,那么多科目,除去诗词,杂学,墨义,对论,其余还有副科。

而副科也占很大的比重。

尤其是时事,律法,精算,这三科是必考的。

崔云昭道:“三堂婶,我翻看过家中历代叔伯长辈的科举成绩,大多都缺在副科三项,以至于最后没能拔得头筹,成为一甲三名。”

崔氏是很厉害,确实是百年大氏族,这得益于家中的藏书和严苛的教导。

这种情况下,大凡不太蠢笨的子弟,最低也能考中秀才。

更好的则能中举人和进士。

可出类拔萃者,出尘绝艳者,百多年也不过三五人。

就连这三五人,也令其他世家艳羡了。

崔云昭的父亲当年便考中探花,成为最年轻的探花郎。

那一年父亲的风采,后来母亲还时常说起。

那时候的崔氏虽也有落寞之相,但在父亲的出类拔萃之下,又重新焕发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