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独睘也确实没有辜负商人对他的期望。在顾独睘的手上,商人的家产翻了十倍不止,已然成了琅琊富户,甚至在整个山东地区都名列前茅。
而在此名利双收的情况下,顾独睘也没有忘记自己的誓言,他将商人的独子照顾的非常好,人前必称其为“少爷”,自己费尽心力为“少爷”求得名师,供“少爷”读书。
而顾独睘的“少爷”名唤“杜棠梨”,正是此次科举中“文科”的第四十八名。白未晞见过杜棠梨一次,当时只觉杜棠梨心思单纯,但有自知之明,言称不愿为官吏牧守一方,只想找个安静的地方专心读书修史。
能将自己的“少爷”照顾的不像是乱世中人,白未晞对顾独睘的好感又多了几分。
沉稳可靠,有恩必报,只凭这两点,顾独睘就是一个可用之人。
就在白未晞将顾独睘的评分又抬高了几分的时候,顾独睘忽然间抬起头,对着白未晞一拜,问道: “下官敢问令公,令公口中的‘为民取利’是何意思?”
见众人的目光都落在了自己的身上,白未晞也不再犹豫,而是直接道: “‘为民取利’,说难不难,说易却也不易,关键是能否做到七个字。”
白未晞的目光一一扫过众人,缓缓开口道: “损有余而补不足。”
这七个字一开口,众人就知道,白未晞为何说此事不易了。
“损有余而补不足”出自老子的《道德经》。
春秋末年,周景王初立嫡长子猛为太子,但却又认为太子猛空有这个名字,实际为人却柔弱有余刚强不足,因此想废长立幼,废嫡立庶,让王子朝为天子,但遭到了拥立宗法制的大臣的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