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而,她眼眸微动,话锋一转,“这香虽好闻,但味有些太浓了,下次还是换上原来的吧。”

身边的丫鬟低低地应了一声,“是。”

这时,门外传来了脚步声。

朱氏手上拿着一本册子走了进来。

她微微行了一礼道:

“老远就闻着这香的味儿了,母亲可还喜欢?”

老夫人瞥见来人,笑道:“还是你最有孝心,总是想着我把老骨头。”

朱氏走近,将册子放到了一旁桌案上,边替她轻轻捏着肩头,边说道:“母亲这是什么话。这个月底就是您六十三岁的生辰,您还不到古稀之年,还年轻着呢。”

老夫人知道朱氏这话是恭维自己,但还是笑出了声,“就属你嘴甜。”

“好啦,我肩头不酸啦。”

说罢,她按住了朱氏放在肩头的手。

“今日申时来,是有何事?”

朱氏将桌案上的册子递给了她,“母亲,这是三日后,您宴席上的菜品,请您过目一下,可还需添置什么?”

老夫人眯了眯眼,“无需过目,你安排就行了。”

朱氏又继续道:“母亲,这次的寿宴,真的不邀请旁人?”

老夫人思索了片刻,道:“本就是寻常小寿宴,又不逢整。再加上乡野间的积雪还未完全融化,这路途遥远,也怕他们出些事端。”

说到路途遥远,她似乎又想到了什么,“倒是婉丫头的事儿,你安排的怎么样了?”

朱氏道:“已经安排妥当了,过了元月便把她接过来。”

在她们交谈之际,丫鬟已将煎好的香茶端了过来。

老夫人打开茶盖,抿了一口,“如此便好,这丫头,如今父母双亡,孤身一人,可怜的紧。接过来一起过个新元,她心里头也会好受些。”

说到这儿,老夫人的眼中已经噙满了泪水,她将茶盏放到了一旁,叹了口气道:“虽说这婉丫头的母亲,不是我亲生,可毕竟是我一手带大的,如今却”

后面的话,她已哽咽到语塞

朱氏连忙上前安抚,“母亲切莫伤心过度,以后婉儿来了我们府中,便是享福的了。”

老夫人听了这话,心中舒了一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