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页

廉长林那几亩地都是旱地,往年收成就不好,今年又受旱严重,平均一亩地只有两百多不到三百斤稻谷,一箩筐装六十斤刚勉强够十二担。

相比往年,今年的收成其实不算差,家里在塘远山的几块地,以前收成最差时一亩地都不足一百斤稻谷。

廉长林虽然没像其他村民一样欢欣鼓舞,但对此也已经非常满意。

蒋辽却微皱起眉头看着堆叠在堂屋的二十几个箩筐。

后世的水稻能达到亩产上千斤,这里条件落后,耕种只能使用最原始的方法,再加上自然灾害这些,产量自然比不上后世。

但直观来看,这产量实在太低了。

这还是没晒干的,等晒干后会减重之后还要交税,留在手里的更不剩多少。

余光见廉长林看过来,蒋辽松了眉头:“今年的米都不卖了,晒干后留在家里。”

廉长林点点头。

他们前两年要还债,只能卖掉新米存一些钱,现在条件好了没必要再卖掉,而且店里也要用,他们还得再去买米回来。

家里后院可以晒一部分稻谷,前院也都休整过,披上晒垫一次就可以将稻谷全部晒开。

夏天稻谷晒个三两天就能收仓,秋季太阳没那么强,得晒个五六天才行,明天去镇上前将稻谷晒出来,白天托李婶过来帮忙翻晒,等他们下午回到村里就可以收筐。

最近天气看着都不错,应该不会突然下雨,李家也是在家院子里铺晒垫晒稻谷,真突然变天的话抢收都方便。

壮子今天兴奋过头,刚才吃完饭都没消停,拉着石头和石块跑去打谷场那边凑热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