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页

至于老三陈庚兴今年也有十四了,平日里也跟着下地,只是公分不多,不过好歹有个壮劳力的一半了。

婆婆张氏从前是个地主家的闺女,后来赶上连年战乱才下嫁给陈庚望他爹,那时候的大家闺秀都是缠了小脚,走起路来尚且晃晃悠悠的,更别提出工挣公分了。

这样的日子上辈子过了十来年,足足等到老三陈庚兴成家才算是分了家。

这辈子她可没那个耐性陪着他们耗,还是得想法子赶紧离婚。

农历二月,按着阳历也才三月份初,这天儿虽比不上冬日寒冷,可草泥堆的房子也抵不住几分寒风。

宋慧娟紧了紧身上的小袄,想起上辈子的事,该着手准备些棉花,肚子里的孩子按着时候生下也到八九月了,没有几床棉花冬天也不好过。

她一个人带着个孩子,再没有几斤棉花可就不好过了。

还有粮食,重中之重,不拘是玉米面还是红薯面,都得囤些留下来,以后的日子可不好过。

这时候,公社还允许每家每户能种点自留地,养点鸡鸭家禽。

宋慧娟回到西屋,走到床尾,打开那口樟木箱子。

这箱子是出嫁前爹亲自打的,她仔细清点了里面的几块布,这还是去年出嫁前自己扯的线织了几匹,留着日后总能救济些。

孩子的东西得早早准备了,尿布倒不用裁新布,随意就能从几位婶子那借回来,这东西家家户户都有。

可还是得裁量两身新衣裳,有个替换,还得裁的大一些,要是刚刚合身了等长大几个月还得扯新布,也不值当。

总归还得趁早把这些衣物备好,等过一阵地里忙起来就没时间准备了。

宋慧娟合上盖子,擦了擦樟木箱子,这是自己娘家的唯一点念想了。

除了要保证孩子的吃穿,还得想办法识些字。

上辈子几个孩子都没能好好上学,个个都是出苦力干活的人,尤其是老大,小小年纪就没上学了,回来帮着家里挣公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