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慧娟见人脚步匆匆往过走,带上门便去了后头,正好遇见正带着培青要出门的孟春燕,忙摆手,“别忙了,得去那边了。”
“啥?”孟春燕一惊,又低声问,“啥时候的事儿?”
宋慧娟摇摇头,“他爹才回来,就说了一句人又走了,教培青送回去罢。”
孟春燕忙把还闹着要跟她的小培青送回去给了他娘看着,小娃娃不能跟着他们去那种地方,时下大人都怕身子骨弱的小娃娃撞见不好的东西,跟小娃娃没有腰的说法是一样的道理。
宋慧娟这边先是赶了过去,院子里已经聚了好些个本门本院的男人们,他们瞧着还没什么大碍,但紧接着从里屋出来的陈如英眼眶已经红肿了,连她手上搀扶着的张氏也仿佛一瞬间就老了,身旁围着的都是一并来的大娘婶子们,还有些同辈的弟媳妇,都是来帮忙的。
“大嫂,”陈如英看见了赶过来的宋慧娟,喊时还有些哭腔。
“先去歇歇,”宋慧娟快步走过去,把人都安顿到西屋,一堆人围着张氏,安慰着这个失了丈夫的妇人。
外头的男人们吵嚷着分工合作,每两人站在一起,肩上扛着一根穿过棺材的木头,前后站了十几个男人,在旁边看顾着的陈庚强来回指挥着人前进,尤其是过堂屋的那扇一米多宽的门时,最是要小心谨慎。
宋慧娟稍坐了会儿,听到外头的棺材落了地,起身进了堂屋,撞见刚进来的孟春燕,问她,“孝布送来了没?”
宋慧娟摇摇头,这事儿还不知是谁去前头寻得人,何况这会儿还顾不上,老陈头此时还在里屋,得陈庚望弟兄仨特意去请进棺材。
这边棺材放定,陈庚强就数了数人,进到西屋对张氏说,“婶儿,这会儿得请克朴叔了。”
坐在床边被众人围着的张氏点点头,陈如英便也出了屋,男人们站在前头一个个进到里屋,跪在老陈头面前,身后的是宋慧娟和陈如英这些妇人们。
“爹,折腾您了,”陈庚望说罢,低头俯身,身后的众人也都随着一起俯身磕头,妇人们这时便放声痛哭,不论真心实意,但那脸上都是挂满了泪的。
磕过头,男人们抓着已经穿好寿衣的老陈头身下的那块布将人一起抬了出去,放进了那个早已打开的棺材里。
男人们忙完,站在院子里交代几句,由着妇人们再哭几声,等西屋的老太太们折好纸钱,一人抓一把,便要去送魂了。
男人们浩浩荡荡走在前头,宋慧娟这些妇人们跟在后头,哭声不止。最甚的却是曹桂琴,她哭起来一声声喊着爹,混在身旁其他妇人的哭声中格外亮,小路旁的人家都是能听见看见的。
从老宅向北走,一直走到村口那棵大槐树下面,不知何人掏出洋火盒划着了手里的纸钱,众人自发将手里的纸钱也都投进去,等那黄纸烧尽,烟灰随着一股风吹在空中,众人便要往回走。
这一路上,仍是哭喊不断。
身后是方才走在前头的男人们,宋慧娟扶着已经泣不成声的陈如英,另一旁是曹桂琴,孟春燕站在她身边,再往前头的就是本门本院的兄弟媳妇们了。
至于那些和老陈头平辈的妇人是不来送的,他们都在家帮忙操持着,男人们则是要外出去请人的,那些早先已经定下的纸人唢呐,这些事情都是要他们去通知来人办事的。
陈庚望带着这些晚辈们回了老宅,还不算停歇,连夜要去张氏娘家通知消息,还有宋慧娟这些儿媳妇的娘家,最关键的还是陈明守他们这些在外的孙子晚辈们,都要赶回来的。
陈庚良带着陈明茂顺着路去通知张氏娘家,连带着孟春燕娘家和曹桂琴娘家都在东边,还有他那边两个姨也在东北方向,陈庚兴则是跟着老陈头兄弟底下的那个四哥要从西边走,经过大宋庄再往南,张氏还有个妹妹在叶阁。
至于陈庚望是要留下来的,陈明守这些孙辈们都得回来,有电话的打电话,没电话的发电报,最晚也要后天赶回来。
这些事都是要俩人去办的,本就是摸了黑,又赶着这样的事儿,一般都是有个人跟着去的,以防万一。
男人们头戴孝帽,身穿孝衣,骑着不知谁家推来的洋车子连夜出发。
宋慧娟和孟春燕曹桂琴进了灶屋,开始操办今晚的饭食,本院本门的人都来帮忙了,就是妇人们带着孩子们都回了家,男人们也得留下吃顿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