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才会特意邀请黎三郎去他们家做客,也是为了开解梁同窗。

婆媳俩的闲话家常让黎修平听到了,也忍不住的蹙眉。

“天天熬到这么晚?”

参加科举考试可不是光凭着苦读就能成功的,其他考生难道就没用功了,可是真正能考上的占了多少?

大部分的读书人都是名落孙山,黎修平自己是没有到贡院门口看榜,却也能料到当时的情况。

应该是,有人欢喜有人愁。

石氏欣慰的看着三郎,然后才点头道:“对啊,所以梁太太才会发愁啊,孩子不认真念书要念叨。可是太拼命了,也发愁。

果然啊,这世上就没有十全十美的事情,总不能做到人人满意。”

还是她家三郎最好!

哪怕后半句话石氏没有说,方青青也意会了婆婆的意思。

也跟着在心里感叹了一句,幸好她遇到的是科举文男主。

再如何,黎修平的学问做得好科举考试一路顺利。

这要是碰到那些不如意的,三年又三年,方青青觉得她会崩溃。

于是黎修平心里也就有底了,就对着他娘他媳妇说:“明天我去看看他,顺便劝慰一下。”

正事说完,石氏倒是想起来了,于是就问她家老三:“你这个同窗多大了,娶媳妇了吗?”

“比我大两岁,还没有娶媳妇。”

哦,也就是今年十八了,这个岁数不算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