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兄长!好端端的提什么聚仙楼!”赵疏怒着瞪萧翊,又笑着看向北笙,“二姑娘别误会,他们这是打趣我呢,我虽经常出入那些地方,也只是喝酒听曲,我这样叫什么,叫莲出淤泥而不染……”
赵疏的话引得南音和萧翊一阵窃笑。
赵疏看向南音:“你刚刚说他们叫什么名字来者?竹喧,明月,清泉,渔舟?”
南音点了点头。
赵疏大笑,“我突然想到一句诗来,王右丞曾说‘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他们的名字可出自这里?”
南音举起了酒杯,“小侯爷高才,正是出自这里。”
萧翊打趣说:“你能说出这几句诗来,可绞尽了脑汁吧!听说徐二姑娘在乡野长大,不知可通诗文?”
北笙抬头礼貌笑着,刚要说话,南音又抢先说:“王爷就不要为难我妹妹了,她字都不认识几个,还通什么诗文。今日在郎大人的课堂上,竟然将‘秘而不露,使权得志,非计之上。’解释成‘誓死保守秘密,绝不让权贵得志,才是上上策’哈哈哈……”
南音只要想起就笑得肚子疼。
“郎大人断会出些难懂的题来,二姑娘不必在意,不通可以学嘛,”萧翊拍拍赵疏的肩膀,“你最有才学,徐二姑娘就交给你教了。”
赵疏眼含深意地看向北笙。
谁不通诗文?谁要你教!北笙憋了一肚子的气,要坐在这里同他们虚与委蛇实在是难受。
她看向赵疏,笑着问:“小侯爷觉得这四个名字取得好吗?”
赵疏说:“好啊,当然好,取自诗词,自有雅意。”